首页 - 财经 - 经济时评 - 正文

先行经济与金融创新结合的逻辑推演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李国旺 2013-02-25 09:28:00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先行区”能否实现技术、资源、制度、组织、产品和市场的创新,引领中国第三次改革浪潮,实现中国经济制度标准国际化、全球资源中国化,得看先行区能否将价值创造六要素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正当第三次改革浪潮兴起之际,先行经济区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开始盛行,海南、广东、福建等省正推动设立国家级或省级的现代金融服务业或新兴战略产业的先行区。理论上讲,先行经济是信息化、创新型、价值倍增的经济,也是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复合型经济。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技术进步是先行经济之经,以改革开放为代表的复合创新是先行经济之纬,经纬的有机组合,才能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价值培增。先行经济必须技术创新先行,技术创新带动成本下降,成本下降实现业绩增长;但是,技术创新又是以组织、机制、制度等创新为前提。因此,要实现技术创新,需要制度创新保驾护航。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按儒家的理论,我们对先行经济的理解是:在一定的经济发展历史周期阶段,每个经济体的产业间都有根本(上升的主导产业)和枝末(衰落的边缘产业),每个产业发展都有开始有终结。明白了经济发展和产业发展过程中本末始终的道理,就接近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了。因此,经济运行过程中,不同产业不可能齐步并进,客观上存在前、后、轻、重的差异,不同产业的运行和发展在时空上错位或不一致,存在着运行先后和增长高低之别。经济政策上如果掌握先行之机,引领新产业发展潮流,推动经济转型与产业发展,就有可能一招先行,全盘皆活。

在主客观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进入工业化后特别是后工业化时代,有些产业因资源、技术、机制、制度、组织、产品、市场的创新而先行崛起,有些产业因资源衰减、技术落后、机制老化、制度僵硬、组织僵化、产品陈旧、市场挤压而衰落。根据国内外产业发展史经验,先行产业在某些特定区域的聚集,在制度创新的推动下,根据经济运行变化的客观规律,催生或促进某些产业的形成、集聚、提高、升级或形成,从而为区域甚至全国经济发展起到示范区与先行者的作用,无论是国际上的各类园区,还是中国的特区或技术创新区,历史上都曾经做出了类似的贡献。根据国际经济和中国经济特区的历史实践经验,正在中国各地兴起的“先行区”能否实现技术、资源、制度、组织、产品和市场的创新,引领中国第三次改革浪潮,实现中国经济制度标准国际化,全球资源中国化,得看先行区能否将价值创造六要素与金融创新有机结合起来。

因此,“先行经济”反映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条件下对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的新要求。从历史经验和经济规律看,所有产业在创新与升级转换过程中必须与金融创新结合,金融创新导致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能够最大限度地在最短时间内实现资源的大组合。资源大优化与资源大组合,才能实现产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才能通过规模效应和外部经济,力求投入最小化产出最大化。投入最小化、产出最大化,是产业经济定价权的基本前提。产业经济定价权的实现,既是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实现大联合的前提,又是资本自我增值过程的基本要求和根本追求。为实现大产业、大金融、大资源、大联合这一目标,科技进步成为现代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推动力量。科技进步通过金融创新、引进资本杠杆,成为国际园区和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成功主要经验。

大金融与大产业的创新联合,需要在一定区域进行集中创新,实现资源集约并推动制度、机制、政策、组织、管理、平台、机构、产品、市场系列创新,因此,设立先行区,就成为先行经济的题中之议。建设“先行区”是落实先行经济、实施金融创新、推动技术进步、催化产业集聚的政策创新的具体举措。先行区建设有利于调动各种资源,有利于在世界和全国范围内整合资源、政策、管理、人才、技术、资金、产品和市场等要素,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推进现代工业化、信息产业化、新型城镇化、市场资本化进程,有利于实现自然、生态、环保、科技、医疗、人文、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发展,有利于现代生物医疗、现代农业、新材料、新能源、现代装备、海洋工程等新型战略性产业的集聚并形成规模经济。

先行区建设不仅需要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金融创新、产品创新,更重要的是理念创新、战略创新、路径创新。“相由心生”,先行区的技术、组织、制度、机制、平台、机构、产品、市场创新都是新价值观念与管理理念的反映;只有政策先行者和先行区的管理者内心理念突破旧有的技术瓶颈或制度理念的束缚,走出思维的路径依赖,实现理念创新、战略创新、路径创新,才有可能实现理论创新。只有先行理论创新,才能回避“摸着石头过河”出现的创新风险,进而开辟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产业创新的蓝色海洋,因为理念、制度与战略创新,是言行一致的创新、是心声相通的创新,这是先行经济能够先行的必要条件。

建设“先行区”需要在战略观、方法论和价值观上的创新,先行区的实验是中国古典智慧与西方现代理念的嫁接。先行区是大金融、大产业、大资源、大战略进行大组合的试验区,是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先锋区。先行区要成功先行,必须坚持体制和机制创新,用新思路、新形式、新办法、新路径顺应产业转型与经济结构升级的时代潮流。理念先行、制度先行、组织先行、协同先行,以协同先行促发展先行,以理论先行促进全球资源合作先行,进而实现以人民币为中心的全球人财物的交流合作先行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让 “科技创新先行”与“体制创新先行”互动共进,形成“先行区”在中国经济运行中体制、机制、组织、观念等新优势,率先在全国树立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制度、组织、机制、平台、产品、市场新典范。

建设“先行区”,是国家实施产业结构转型的重大战略,先行经济或先行区的发展不是“独孤求败”,而是在大局观念、主体观念、创新观念指导下,推动中国经济在第三轮改革开放过程中,实现资源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协同作战。只有这六大创新协同推进,才能实现价值创造最大化,先行区才能在创新先行、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实现技术创新与价值创造的有机匹配,实现技术进步、体制创新与财富增长的协同推进,实现改革开放与国家力量增长、人民幸福相关联。因此,先行区的先行既要与全国经济发展大棋局相协同,又要通过先行区的创新发展模范作用,引领全国经济发展,还要通过创新区的先行优势,及时吸收、接纳、融合全球创新浪潮的新成果。只有这样的协同创新,才会让创新效果全国化、先行力量全球化。

总之,先行经济与金融创新,不仅要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还要实现全球资源中国化、中国货币全球化的目标;只有这样的先行与创新,中国经济的持续崛起才有资源保障,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才有经济基础。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浦江金融论坛秘书长

开栏词

当前“先行经济区”在中国南方多个省份非常流行,不过,多数在重复开发区“招商引资”的老路,缺乏理论指导。而先行经济应该是理论先行、产业先行、金融创新、价值创造的聚合体,因此,先行经济既是经济转型的先行者,产业升级的先行者,又是体制创新、资源创新、战略创新、科技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先行者,也是未来公司上市、股权交易、金融创新的密集区。为此,本报特开辟先行经济专栏,请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国旺先生围绕先行区的理论创新、产业设计、金融创新、先行区整体估值、股权或产业基金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