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派林立、高手过招的私募江湖,明星总是很快陨落,但智诚海威低调地创出了持续而稳定的高收益成绩:最新数据显示,其旗下3只产品单位净值都达到2元以上,另外两只产品净值也在1.58元以上。其中,表现最好的智诚七期在2014年业绩翻倍,其他产品在2014年均有50%以上的费后收益。如果按照一年期收益率排名,智诚各期产品在市场全部1000多只阳光私募产品中均排名前10%;如果按两年期收益率排名,则其所有产品平均可以进入前3%,智诚七期可以进入前1%。这些产品并非由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但收益并没有出现私募常见的“两极化”现象,反而实现了良好的共振效果。
2015年1月14日收盘后,记者走进智诚海威办公室。“我们这边不是一个人说了算,而是整个团队一起做决策。”智诚海威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冷国邦博士向记者解释。在访谈中,冷国邦和两位基金经理卢源、卢伟强坐在大会议室里聊A股,气氛相当轻松随性。包括冷国邦在内,智诚海威的投资经理们在资本市场从业都超过15年,年纪在投资经理中相对成熟,但言语间仍然难掩对资本市场的热情和敬畏。
团队智慧 集体决策
智诚海威是合伙人制,大家志同道合走在了一起,并撑起了智诚海威的投研体系:总经理冷国邦是经济学博士,负责宏观和策略,把握大方向;投资总监张弩做自营出身,自下而上精选个股,能任凭A股起伏而沉住气长期持有;具有23年券商从业经验的卢源“快、准、狠”,短线精准把握时机,操作风格极其灵活;招商系出来的卢伟强一直做行业和上市公司研究,基本面分析起来可谓如数家珍;海归车向前则擅长金融工程和风控,整个团队基本覆盖了完整的投研架构。
自2007年公司成立以来,A股市场历经数次大幅波动,公司合伙人不仅无一人离开,而是在牛熊更替中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合作上的默契。有些头顶明星光环的私募是一个人做决策,考虑问题难免受到个人的局限,产品的波动很大,一旦决策错了,整个产品系列都会面临巨大的风险。但这几年,智诚海威的回撤比较小,“因为我们在策略上做了调整,通过制度、程序、基金经理的权限和量化模型控制,集体决策。”冷国邦说,在国内的私募中,智诚海威有着相对完整的投资决策团队。一个人往往很容易固化自己的投资理念,囿于原有的投资经验,个人的精力、时间、获取的信息也会影响每个人的投资决策。“我们团队采用集体决策,大家都用各自的角度看待市场,信息碰撞结合后,我们对市场的看法就会更加清晰,更加深刻。”
卢源管理的智诚七期在2014年业绩翻倍,就是在券商股行情正式启动前提前进行了配置。“实际上当初配置券商也是有争议的。”冷国邦回忆,因为当时大家认为券商还是经纪业务占主导,而且国内的券商还是依靠牌照经营,没有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东西,融资融券也是特许经营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否可持续?混业经营、牌照放开后券商怎么办?但是通过对数据的长期跟踪,他们发现券商的收入结构已经发生转变,利润上升得很快,股市交易量又持续放大,当整个市场的融资量由3000亿元发展到6000亿元的时候,他们迅速切入券商股。尤其到后来意识到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可能会提速,注册制、期权这些改革最受益的仍然是券商,大家对券商的看法逐步达到统一,于是开始大举配置券商股。
除了券商股,去年智诚旗下产品业绩的取得,也得益于先后重点配置了军工、海西板块和“一带一路”板块。“我们做决策的时候,要投的理由如果比不投的理由多,并且不投是因为我们自己的固有观念造成的,那么就去投。”冷国邦说,“我们这边不是一个人说了算,都是经过讨论后集体决策。虽然可能错过个别投资机会,但是减少了犯错的概率。这一点在波动大、黑天鹅事件较多的A股市场非常重要。”
深挖个股 均衡配置
冷国邦指出,2015年中国的经济可能会继续下探,进入寻底的过程,但通缩已经持续很长时间,经济一旦走稳,股市的风口肯定会有转变。“如果今年经济再走不出来,中国就会面临比较大的风险,而国家的这种宽松政策短期内是一定会见效的,大概3个月之后就能看到经济数据的转好。因为大量的钱已经投下去了,一定会带动民营投资,所有的指标也都会好看很多。”中国的未来在哪里?首先是制度的市场化;其次,民营企业代表着中国的未来;第三,新兴产业是发展方向。
“2015年的短期风口仍然在大股票,但3年之后看,这些大股票并不是长期风口,而是短期的交易性品种。”卢源分析称,未来景气度最高的行业将是信息技术、医疗、教育、高端制造。能够长期支持市场的一定是这些具有高成长性的公司,而不是传统行业。
智诚海威认为,现在来看新兴产业,有些公司估值已经并不太贵了,2014年大约是30-40倍PE,2015年下降至20-25倍PE,市场已经能接受了。“实际上我们很早就开始寻找中国的新兴产业,寻找中国的创新企业,经过这么多年之后,思路逐渐清晰。上一波创业板的牛市实际上已经很大程度地揭示出来了,包括移动互联、3D打印、机器人(行情,问诊)、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这些主题已经很明确了。实际上国外也在转型。”冷国邦说,2014年底大股票上涨的自上而下的逻辑就更清晰了,就是一个国家的战略转型,结合稳经济和“走出去”,维护国家安全的军工、互联互通、一路一带、券商等都出现了大幅上涨。这些都是因为大家对市场有两个预期:一是宽松,二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深化改革。
智诚海威所提及的新兴产业有两个核心趋势:一个是工业和制造业越来越弹性化、分散化、生态化、个性化,越来越有生命力,比如机器人的应用、工业4.0和高端制造业;另外一个就是原有的生命科学领域会越来越工业化、机械化、标准化,批量生产后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等待真正的大牛市
2014年下半年A股的上涨并不代表牛市来临。“真正的牛市不可能只有20%的股票上涨,甚至市场上有一天曾经出现过300多只股票飘红、300多只股票跌停的现象,这肯定不是全面牛市的概念。”冷国邦指出,这种“牛市”是在通缩的同时货币政策保持宽松的情况下产生的,“钱不往实体经济里流,但实体经济的钱却在流向二级市场。”
现在券商一致看好后市,但智诚海威的投资经理们并没那么乐观。“我们还是认为,配置上应该均衡一些。”冷国邦表示,这一波上涨是经济宽松形势下产生的泡沫,全面的牛市可能还没有到来,但是对经济企稳的预期、全面改革等国家调控手段、资本市场化的认可已经形成了。
冷国邦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具有三个很典型的特征。首先,新的GDP周期已经到来,如果要达到2020年的预定目标,那么未来每年的GDP增速会在6.5%至7%之间,比过去有所减缓。其次,这届政府特别重视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设计,不断通过反腐等改革措施改善大家对中国未来的预期。改革力度前所未有的大,改革的红利就在于市场化的红利,其真正的核心是国企改革和融资体系改革。今年融资体系改革的重点在资本市场。“所以,今年关注国企改革不如更多地关注资本市场改革的提速。”另一个新的周期变化是支撑着中国经济的逻辑从过去的人口红利、改革开放、房地产、工业兴起等逐渐向新兴产业、服务业等方向转型。前两年创业板的牛市是对新周期的憧憬,这一次大蓝筹的牛市又是对国家战略的憧憬。
“将来我们面临的是全新的经济增长形态,特别是资本市场,更是全新的。注册制、期权、深港通、A股加入MSCI指数等因素逐步推进,资本市场在未来两年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种种因素逐步形成新的预期,市场的投资风格、策略、品种都会发生新的变化,甚至投资工具也会发生变化。”冷国邦表示,经济走稳、改革深化的程度超过大家预期,国家一直倡导的资金成本下降,这三点要素形成后,全面牛市即将到来。
做投资的人通常都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但在智诚海威,这些个性经过碰撞、对峙后擦出更绚丽的火花,而总的投资理念始终是一致的——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历史浪潮中把握住每一个获取稳定回报的机会。确定了这个深刻的逻辑后,自上而下地判断趋势,再自下而上地精选个股,这就是他们的净值曲线能够产生良性共振的秘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