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期权交易所董事总经理 郑学勤
经济发展失速的政策反应
“货币战争”是一个过时的概念。货币战争描述的是一种因果关系,它假设一个国家的政府通过将货币贬值,得到同其他国家进行经济竞争的优势。1929年经济大萧条之后,率先放弃金本位将货币贬值的国家,确实是首先恢复经济的国家。不过,今天的世界要比当年复杂得多。
在金本位时代,各国都有明确的汇率政策,知道怎么调整同其他国家的汇率。今天,在现有的国际货币体制中,没有一个国家有明确的汇率政策,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预测到本国汇率行为的实际后果,更不要说量化这种后果。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国家有能力发动货币战争,也没有一个国家敢于发动货币战争。
在经济大萧条时,无论英国脱离金本位制,还是美国调整美元同黄金的汇率,黄金都是一个独立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要将货币升值或者贬值,只要调整本国货币同黄金的汇率。就可以调整它同其他国家的货币的比率关系。
2008年金融危机时,全球的货币体系基本是一种准美元体系。各国的货币都直接或间接地同美元的价值产生联系。美联储实行量宽政策,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压低汇率,而是为了压低利率。但利率本身是货币的一种价格。因此,随着量宽政策的扩大,美元相对其他交易货币的价值持续下跌。
与经济大萧条时代不同,在这次危机中,因为变相存在的美元本位制,美元本身既是一个国家的货币,又代表了准黄金的国际标准。因此在美联储实行量宽政策时,美元价值下跌,等于是国际货币价值下跌;反过来说,等于相对推高了大部分其他国家货币的金融币值。
现在,美联储退出量宽政策,准备实行货币政策正常化,美元指数因此在8个月内上升了19%。因为美元代表了国际货币价值,美元价值的上升,在某种程度上又推高了其他相关货币相对商品的币值。今天我们看到的各国货币相递贬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各国货币在试图修复同国际货币价值之间的比率关系。换句话说,目前所谓“货币战争”,其实只是各国对经济发展失速的一种被动的政策反应。
美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面临的挑战
忽视汇率同利率之间的能动关系是一种理论缺陷。美国政府职能的分工体现了这种缺陷。在美国,汇率是由财政部管的,利率是由美联储管的。美联储制定利率政策时,不必考虑它对美元汇率的影响。在经济发展顺畅的情况下,这种分工显示不出它的缺点。但是,在联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进程中,美元同其他货币的关系就成了美联储面临的棘手问题。
美元的国际地位是美国的特权,但也可能成为美国的包袱。美国是贸易逆差国,其出口只占经济总量的13%。因此很难说美联储量宽政策的目的是为了美元贬值,但美元贬值又确实是量宽政策的后果。美联储需要货币政策来帮助美国经济,但国际间的美元流动会冲销联储政策的效力。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美元下跌应当是自然反应。但是流入美国寻求安全的美元反而推高了美元价值。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有一个衡量金融恐慌情绪的波动率指数(VIX),有学者做过统计,金融危机以来,只要VIX的上升,就出现美元流回美国的情况。美联储在作出货币政策决定时可以不考虑美元的走势,但美元的走势还是会影响到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