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资存量“迫降” 网络平台模式走入末路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张莉 周文静 2015-07-21 03:51:3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场外配资市场再遭重拳出击,各类在线平台陆续宣布停止股票配资业务。7月16日,恒生电子(行情600570,咨询)公告称,将关闭HOMS系统任何账户开立以及现有零资产账户功能,并要求客户不得再对现有账户增资。同日,上海铭创和同花顺(行情300033,咨询)也对外称暂停新增有关配资系统业务。在业内看来,多家平台存量业务也将陆续开始,通过互联网进行场外配资的模式已走入末路。

据了解,由于此前市场行情大幅波动,不少涉足配资业务的网络平台已经深陷纠纷过多、资金垫付压力过大等困境中,而此番监管措施的明确,也令民间配资链条上的各方角色紧急调整定位,部分配资平台因业务单一面临停业退出。

与此同时,此次为场外配资过度扩张而提供渠道的配资系统和技术运营商也站上风口浪尖,一场由网络配资引发的市场争议开始指向互联网金融创新。7月18日,互联网金融监管规则落地,明确信息中介、资金托管等内容。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升信息沟通和资金运作的效率,促进金融和经济升级,不能因此否定创新。

民间配资转战线下 多平台再清存量业务

从上周开始,监管层发动对场外配资的清理行动,一度出现抬头迹象的网络配资再度偃旗息鼓,不少在线配资平台紧急转变口风,撤销各类股票配资在线广告,并陆续对外宣称将不再新增配资,股票配资以及股票质押借款等融资业务均被暂停。从不少配资公司的反应看来,所有的变化“来得过于突然”。

7月9日市场反弹以来,不少配资客重新寻求在线高杠杆配资,不少平台也为吸引配资,还打出各类免管理费等营销广告。7月11日,中国证券报记者向北京一家配资网站咨询了解到,该平台已经为抢反弹的客户准备充足配资资金,客户仅需要通过手机应用在线充值即可获得资金,并提供新用户首月5000元免息服务。而几日后,上述平台业务员改口称已经暂停配资,对新用户的配资需求也保持回绝状态,“我们也要跟着政策走,存量还可以继续,暂时不再新增。”

实际上,不少平台的存量业务也并没有获得存续。7月17日,深圳一家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始陆续给存量客户发送通知信息,要求在7月21日前将账户全部清仓,没有卖出股票将实施强制平仓的措施。多家涉足配资业务的P2P平台负责人最新回应称,目前平台涉及的配资业务已经全面暂停,和股票配资相关的质押借款业务也一并叫停,对于存量客户,也采取“只出不进”的策略,不再接受其借款续约申请,部分平台已有存量在合同到期后将被清理出去。“目前只有观望,暂时停止配资业务这块,我们希望能够寻求合规发展,如果有新变动,配资这块可能还会继续。”上述平台业务员表示。

为防止场外配资再度疯狂扩张,监管层进一步加大力度进行重拳整治。7月12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清理整顿违法从事证券业务活动的意见》,严禁账户持有人通过证券账户下设子账户、分账户、虚拟账户等方式违规进行证券交易。同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也发布通知称,要求各互联网平台、媒体单位全面清理所有配资炒股的违法宣传广告信息。7月14日,中登公司发布通知称将配合清查,对可能存在配资行为的账户采取禁止新开证券账户、限制存量账户使用等措施,其中资管机构账户及专户成为检查重点。

市场人士认为,上述政策对场外配资的监管力度可谓空前,这将意味着互联网配资的模式可能走向末路。据接近多家配资公司的第三方人士透露,在监管通知下发后,不少公司无法及时反应,只能先紧急停止配资业务,但对新业务的开展仍属于空白状态,以配资为主要业务模块的平台及互联网公司或者进行快速转型,或者彻底退出市场。“4月份场外配资的清理已经开始,但只是卡断了券商和信托新增接口的渠道,部分平台带有侥幸心理继续通过互联网配资的模式开展业务,主要还是想打擦边球,对其他业务的引入考虑并不多,这一轮清理整顿下来,这类平台就会出现很大的问题。”

在经历此轮监管整顿之后,民间配资公司的走向也引发多方猜测。据深圳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人表示,场外配资的需求不可能会得到遏制,“场外配资从线上退到线下的可能性较大,通过民间借贷的形式完成,依然游离在监管的灰色地带中,但是也不排除少数公司比如通过香港券商的‘沪港通’通道,在海外市场进行场外配资后进行跨市场的交易。”温州某理财行业人士分析,民间配资公司未来可能有两条路,一方面重回传统的线下业务模式,继续灰色空间的生存,另一方面则可能被互联网证券公司收编。

部分平台运作陷入失控 业务转型难寻资产端

由于此前部分平台配资业务出现复苏迹象,监管层加大整治力度,对场外配资及虚拟证券账户开设的情况进行全面清理,多数以配资业务为主的网络平台因缺乏新业务补充而几乎面临停业倒闭的边缘。有业内人士甚至断言,“经历此轮整治,纯配资平台基本已经宣告死亡或彻底转型”。

“监管政策下来,基本上就意味着直接叫停所有的股票配资业务,虽然对存量客户有所保留,但从当前的环境看,后续的业务还会慢慢停下来。但平台的运作肯定受到很大影响了。”深圳一家配资平台公司相关人士表示,由于此前配资客户的股票账户有不少停牌股票,达到警戒线也很难平仓出来,现在股票配资被加停,这批存量的清理还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彻底完成。

在多数平台看来,配资规模的急剧收缩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证监会方面数据显示,市场持续下跌的期间,通过HOMS系统接入证券公司的子账户数在急剧减少,子账户数量从5月24日高峰时的37万户下降至6月29日的19万户,几乎减半。第三方调研报告显示,场外配资约有33%至46%资金被挤出市场,而在更多监管措施落实之后,场外配资资金被挤出的规模还将更高。

据了解,在此轮监管风暴之前,很多配资公司因市场大幅调整已经出现不少危机问题。“配资业务本来就是看着市场行情开展,在之前持续大跌的行情,有平台出现上百个账户同时触发警戒线的情况,根本没有时间通知客户补充,就必须要马上平仓,客户投诉率非常高,很多平台几乎忙于处理这方面的纠纷事件,根本没有可能再度重新扩大规模新增配资。”据一位配资公司的前员工分析,监管环境和市场波动双重压力,已经令配资行业的生存空间变得日益艰难,业务量缩减、平仓资金压力增加以及配资纠纷出现,造成部分平台的运作几乎处于“失控”状态,“现在行业内已经有消息传出,此前有几家新开展配资业务的平台出现负责人失联、投资人保证金难以追回的情况,这种情况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平台出现。”

熟悉互联网金融业务方面的法律人士分析,由于目前对配资平台的监管并不明晰,很多配资平台的业务实际仍然游走在监管之外,所提供的资金也是通过发行固定收益类产品进行集资,再转向客户提供入市资金,同时面向大众发行时承诺相应比例收益,这类带有资金池模式的配资可能已经踩上非法集资的红线,配资平台本身就面临着被随时清理出场的局面。

此外,因流动性危机引发的市场调整同样蔓延至配资行业,民间配资链条的各个角色也开始出现深度调整。据悉,此前有配资平台转型为“资金批发中介”,将券商、城商行等金融机构的资金直接批发给下游配资发,平台自身赚取息差,而不少民间理财资金也通过配资平台寻找优先级资金。在此次市场大波动之后,一些因参与结构化产品或者先垫资给上游资金供应方的平台,由于大批账户的强制平仓而产生巨大的资金缺口,此前稳赚不赔的资金批发生意也开始威胁到平台自身的生存,这些以中介身份游走在资金链条上的类配资平台最终引火烧身。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多家平台在监管严查之后陆续宣布暂停业务或进行业务转型,但由于模式相对单一,对于纯配资平台而言,转型的难度非常大。据了解,当前不少互联网金融平台在优质资产端方面的争夺已经非常激烈,传统配资公司由于业务模式单一、资源有限,而难以介入新的业务之中。上述互联网金融公司负责人分析,场外配资被叫停后,实力相对较强的配资平台未来可能会转移到资产管理,尤其是高风险产品以及分级产品的新模式上去。

互联网金融创新仍受鼓励 市场呼吁阳光化

值得注意的是,因场外配资引发的杠杆资金疯狂扩张,最终几乎使市场难以预料和控制,而在监管严查的背景下,为网络配资提供系统和技术服务的运营商也被推上风口浪尖,甚至有观点因此将矛头指向互联网金融创新。

据了解,之前传统配资公司由于账户、资金和客户限制难以将线下配资业务做大,而在互联网金融的风潮之下,不少P2P平台开始涉足配资业务,通过批量化处理配资需求,轻松撬动起高倍杠杆的配资资金。然而对高杠杆资金风险认识不足,市场出现下跌调整时令杠杆资金大面积的挤出效应加强,因而引发市场大波动。市场争议四起,坊间开始谈“创新”色变。

“如果将这场大波动的根源归罪于互联网金融创新本身,很多平台公司实际上非常冤。从网络配资本身看,技术的提升令市场需求庞大的配资行为更加阳光化,也更利于监管。当前在线配资规模非常有限,相比两融和伞形信托公司而言,网络平台配资规模不足以引发如此大的波动,真正存在风险的还是那些没有纳入监管范围的其他渠道配资。”广州一家P2P平台公司负责人表示,赞同监管为防控市场风险暂停配资业务,但将矛头指向互联网金融创新行业,则有失偏颇。而刚刚出台的《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在多个方面都是鼓励创新的。

“场外配资可能是太平洋(行情601099,咨询)上引起飓风的那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只是互联网金融中一个很小的分支。我们更应该看到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提升资金的运作效率,降低投资的门槛推动整体金融创新、普惠金融方面还是有积极意义的。”社交投资平台齐牛金融创始人杨纲认为,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金融,互联网提升信息的效率,但并未改变金融的风险属性,市场不应该否定互联网金融创新,更不能因为存在风险而不创新,需要寻求风险和创新的平衡。另有曾涉及配资业务的平台负责人表示,互联网金融创新目前具有旺盛需求,产业方和监管方需要共同观察和总结创新业务可能存在的优劣,促进阳光化规范化发展,创新企业需要将可能引发的风险控制在可预期、可承受的范围。

业内预计

互联网金融监管细则将加速落地

7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金融监管政策终于落地,《指导意见》首次对互联网金融做出明确的概念陈述,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实现资金融通、支付、投资和信息中介服务的新型金融业务模式。

融360CEO叶大清认为,指导意见终结了“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的论战,明确互联网金融的金融本质。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此次意见并未对门槛等方面有具体要求,但意味着互联网金融已经进入强监管时代,在明确各部委所管的业务后,预计具体意见将会很快出台。

翘首待细则落地

“我们预计,监管细则会在未来两三个月内出台。”网贷之家创始人徐红伟说。叶大清认为,《指导意见》严于预期,互联网金融的业务范畴已经明确,即鼓励互联网金融朝普惠金融和小微金融方向推进,服务机构和大客户的模式如P2B、P2N将会有监管限制。预计各部门具体意见的出台将会更加严格。

根据《意见》,互联网金融的主要业态包括互联网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融资、互联网基金销售、互联网保险、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等。在监管职责划分上,央行负责互联网支付业务的监督管理;银监会负责包括个体网络借贷和网络小额贷款在内的网络借贷以及互联网信托和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督管理;证监会负责股权众筹融资和互联网基金销售的监督管理;保监会负责互联网保险的监督管理。

在分业监管明确后,细则落地需要攻克哪些难关?业内人士表示,如立法、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信息保护等都是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法律以及细则仍是空白,如果没有法律支撑,单纯依靠行政监管,恐怕行业乱象得不到有效治理;信披目前业内没有统一计算口径,如呆坏账界定标准和计算方式、贷款分级标准、贷款跟踪评级机制都未明确。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信息披露的有效性也将遭到质疑;在投资者信息保护方面,目前国内尚未出台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律法规,互联网金融公司对用户大数据的利用还处于丛林法则阶段,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为了进行信用评估,忽视个人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隐私保护,加大行业的道德风险。

“良币”将持续入场

叶大清表示,详细的监管细则出台和落地还需要时间,现阶段不宜过度解读。随着行业规范和准入机制的明晰,推动良币驱逐恶币,更助于提高P2P和互联网金融的长期健康发展。P2P被定义为一个信息中介而非信用中介,将加速P2P的洗牌。另一方面,平台型的创新模式将持续得到监管部门和资本市场的认可和支持,顶尖的平台型企业有望两年内上市。

《意见》明确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和消费金融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开发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徐红伟表示,这意味着未来将有大资本持续入场。

“现在P2P行业进入分化早期。一方面,原来纯粹为做P2P而P2P的草根平台面临生死关头;另一方面,新增平台呈爆发性增长,每天都有五到十家新平台出现,但这些平台的背景与原来草根平台的背景远不可同日而语,主要是大金融和大企业背景的公司在政策和行业发展渐趋明朗后的入局。”投之家联合创始人兼CEO黄诗樵说。

机构认为

清理场外配资利于市场发展

近日,监管层加强对场外配资的清理措施,HOMS等配资系统也陆续宣布暂停有关配资业务,此前在场内市场资金流转的高杠杆配资资金的业务面临逐渐退出市场的局面。在多数券商人士看来,此番清理将有利于市场挤出此前高杠杆吹大的泡沫,防范金融风险。

有配资平台人士表示,多家配资平台需要紧急清理配资业务,存量客户的清理力度也开始加大。在当前市场恢复人气的过程中,清理场外配资令市场面临去杠杆的压力,中长期则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

促进市场回归理性

为防止市场上非法配资再度卷土重来,监管部门近期加大对场外配资活动的监管,市场各方机构也对场外配资活动提高重视。在券商人士看来,相比融资融券行为,场外配资属于未纳入监管范围的民间配资,难以实现系统的监管,需要警惕过度杠杆引致的风险。当前监管措施,有利于防范场外杠杆资金的风险。

安信证券有关人士认为,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发展规范的场内融资融券,打击非法场外配资,壮大规范的杠杆,有利于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投资者分享资本市场红利,将非法场外配资、不规范的杠杆吹大的泡沫逐渐挤出市场。

随着配资清查的趋严,未来配资的资金将会出现逐渐流出,进而有利于促进市场回归理性。“今年以来场外配资高歌猛进,A股市场在场外资金大举进入下节节攀高,小股票眉飞色舞,市场进入非理性状态,通过清查配资利于监控市场情况,及时杜绝因高杠杆引起的金融动荡。”华泰证券(行情601688,咨询)研究报告认为,清查为有效进行场外规范,将有利于有效进行场外规范,并对不合法配资行为进行解决,将资金需求有效引导到场内市场,利于风险控制。

挤压高杠杆空间

据了解,除了禁止新增配量之外,目前不少配资公司及相关平台对存量配资也开始进行逐步清理。“当前对场外配资的政策已经明确,配资业务必须停止,平台也将不再接受存量客户的补仓要求,这周将会对存量进行大面积的清理和强制平仓。”据配资业内人士表示,由于政策要求,目前多数平台都在大规模进行存量的清理,不少配资账户股票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全部卖出,否则就会被平台强制平仓,“由于HOMS系统已经规定不再补仓,而部分账户仍持有停牌股票,原有的存量还需要逐渐清理出去。”

针对上述配资存量的清理,市场人士认为,场外去杠杆的节奏加快,短期令市场承压,但不会对市场造成大幅度的冲击。长江证券(行情000783,咨询)认为,由于市场此前经历大幅调整,市场风险已经得到大幅度释放,而场内去杠杆效果也极其明显。在此背景下,当前时点整顿查处非法场外配资等违法证券业务活动,不会对市场造成大幅度冲击,“对非法场外配资及伞形信托的监管有利于进一步打开券商两融的增长空间。”

华泰证券策略分析师薛鹤翔在近期召开的电话会议中表示,在市场恢复性上涨的过程中,如果杠杆重新上升,市场将再次面临去杠杆的压力,在短期内,场外配资市场受到比较严厉的政策监管,若处理得当,可以在一段的时间内,有效的降低整个市场高风险的杠杆部分,在中期内有利于市场走好。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长江证券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精彩推荐
内容精选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