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科技创业是江苏创新驱动的重点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4年年末,江苏省政府陆续召开有关“新常态”的会议,探讨如何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长江学者、南京财经大学校长刘志彪出席了上述多个会议,并做了主题发言。近日,他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专访。

寻找“新动力”

《21世纪》:有关“新常态”的理解目前各种解读很多,你最为关注的是什么?

刘志彪:“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是经济新常态的四大特征,而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发展动力问题。

因为,为保持经济维持在稳定的区间,不管你使用何种方法,都必须要有充足的发展动力。

我在今年初的全国两会上发言时也提出,我们的新的发展动力还没有和旧的发展动力完成有序的“交接班”。

江苏是经济大省、工业大省,其情况在全国更为明显,关键在于如何在稳中求进的基础上,既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又能顺利实现动力结构的转换。

《21世纪》:作为会议主办方安排的“重点发言人”,你在会上提出了什么建议?

刘志彪:从现有的种种情况综合分析,我认为,江苏应当利用江苏苏中、苏北地区发展空间广阔的机遇,加大基础设施投资,这是江苏稳增长的主要政策选择。

这方面目前江苏做得挺好。省统计局在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1-10月完成了基础设施投资5205.4亿元,同比增长26.2%;服务业投资16969.1亿元,同比增长21%。

基于内需的“科创”

《21世纪》:据我了解,苏南的很多开发区的外向型经济压力很大。

刘志彪:外向型经济是江苏的法宝之一,贡献很大,目前正处于转型的艰难时刻。

过去在外向型经济中,创新也是江苏发展的基本动力,但是这种创新大部分是模仿式的平面扩张,以高强度投资为特征,从而带来的经济的发展,这符合当时的历史。

但是,新常态下的这一场新的区域竞争,很可能基于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所以,对科教资源丰富、区域创新体系相对健全的江苏省而言,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在基于内需的经济全球化战略推动下,在新一轮的区域经济竞争中拔得头筹。

《21世纪》:教育部-南大长三角研究中心不久前也给国家以及江苏建议,江苏现在以及未来的自主创新,必须基于中国的国内市场,而不是像过去30年那样基于国外市场?

刘志彪:原因并不复杂,在全球价值链的国际分工中,基于外需进行国际代工,做的是别人早已研发好、设计好的外包订单,因此高附加值的产业活动内容掌控在西方发达国家的跨国企业手里,自己只能被别人纳入价值链上做低附加值的加工贸易,成为别人零部件的廉价供应商。

所以,在这轮发展的新阶段和新机遇中,江苏以及东部沿海地区应当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机遇,加速进行战略转型和产业升级,把利用国内低端要素进行国际代工的外向型发展模式,或者利用低端要素投资驱动型的发展模式,改造为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自主创新发展模式。

以江苏而言,创新驱动的重点、抓手、突破口是科技与人才工作,也就是科技创业,即让科技资源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时期转化为一个新的资源,简单说就是创造新财富的过程。

我认为,把科技创业作为连接江苏省科教资源的基础优势与创新驱动战略的行动变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