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为留下政治遗产做准备
对中产阶级减税,助长了奥巴马的人气
本报评论员 刘波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做了他任期内的第六次国情咨文演讲,这相当于一份工作报告,既是前瞻,也是总结。目前奥巴马的总统任期只剩下两年了,确实到了为留下政治遗产做准备的时刻。同时,民主党在去年11月的中期选举中惨败,奥巴马亟需回应对他领导能力的质疑,重新争取国民的信心。初步看来,国情咨文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民意调查显示,奥巴马的支持率有所回升,重新超过50%,达到两年来的最高点。
2008年奥巴马是在美国的危机时刻当选总统的,他主要面临三方面的艰巨任务。第一是对外政策调整,尤其是从小布什时代的战略错误及其造就的泥潭中脱身。奥巴马谈到美国从新世纪的两场战争中收获了“代价高昂的教训”,而在他主导下,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阿富汗战争也进入收尾阶段。虽然“伊斯兰国”的崛起直接威胁美国在中东的利益,但奥巴马不愿再大规模派出地面部队参战,而是与盟国合作对其加以遏制和削弱,这既满足了国家利益需求,也顾及了国内的厌战心理。在中东采取的务实政策不仅降低了美国面临的风险,而且赢得了西方盟友的尊重和支持。
第二是带领美国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走出,并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社会问题。在奥巴马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引导下,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明显,增长率和就业等数据不断走强,虽然复苏势头还不稳固,数字上的复苏还要转化为民生的切实改善,但与欧洲相比,美国已经明显地一马当先。内政方面,弗格森骚乱等事件是他执政记录的污点,但实现全民医保是一个亮点,这在美国自由派看来是对“罗斯福新政”事业的继承,可能会是奥巴马留下的最大的政治遗产。这次国情咨文中奥巴马强调最多的问题是实现美国中产阶级的复兴,他准备对富裕阶层和资本利得收入的征税,对中产阶级减税,这些都助长了他的人气。
第三个任务是结束美国两党对抗的僵局,解决可能长期危害美国的中枢瘫痪问题,但这个任务他完成得最差。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呼吁美国政治从“令人筋疲力尽的长久争斗”中解脱出来,然而,从外交到内政,他几乎所有政策都在继续受到共和党人的杯葛。这种党争有时显得为斗而斗,毫无意义,但目前美国还找不到走出这一困境的良方。
在去年5月在西点军校发表的演讲中,奥巴马宣称,美国要在未来一百年里继续扮演世界领导者的角色,而且这不是美国追求的最高目标,而仅仅是底线。目前,总体上来看,他六年里的工作确实是推动了,而不是妨碍了这个目标的实现。虽然奥巴马的表现很明显“高开低走”,他当选之初人们对他的梦幻般的期望都没有实现,但他还是成功地扮演了挽救危机和“守成”的角色。(编辑 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