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印关系各取所需
本报评论员 刘波
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对外访问的第一站选择了印度,这显示了美国对印度的重视。这次访问虽然比原计划提前结束,但美印关系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尤其是两国领导人向全世界展现了他们的亲密。但另一方面,美印关系的现实仍然远比外交活动所展现出来的复杂得多,而且这一关系仍然处在历史演变进程之中,双方有很多共识,但也有不少分歧和矛盾需要解决。
这次访问中,两国签署了一系列的贸易与投资合作协议。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涵盖了经济、高技术与空间及医疗、防务与国土安全、能源与气候变化、全球议题及地区合作等多方面议题。两国还建立了双边战略与商业对话机制。两国发表了一份题为《亚太及印度洋地区联合战略构想》的战略文件,表示紧密的美印伙伴关系对促进从非洲至东亚广大地区的和平、繁荣与稳定不可或缺,强调两国将合作加速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经济一体化建设等。
很明显,奥巴马对印度表现得比较殷勤,表示支持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加入核供应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很明显,奥巴马想在他最后两年的任期里,留下一些政策遗产,所以在外交方面,近期对古巴、伊朗等国关系方面频频做出主动行动,而对于一贯良好的美印关系而言,做出这些新表态只是锦上添花。但应该看到,有的承诺短期内缺乏实现可能性,比如印度、日本、巴西、德国联合“入常”的尝试,现在已经基本搁浅。奥巴马在这方面所做的,更多是一种善意姿态的展示。
美印核合作一直为全世界关注,尤其是这次奥巴马表态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不过,在2011年6月23日,核供应国集团通过“核转让准则”,禁止向非核不扩散条约国转让核浓缩与再加工技术,这对印度的加入意图是某种限制。很明显,加入该集团不是美印两国的事情,应该尊重其他成员国的意见,争取达成共识,在保障核不扩散的国际共同努力框架下进行。印度应该依照当前规则,让其核计划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承诺暂停核试验,实行严格的国际出口控制机制等,以为加入准备条件。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就此问题表示,支持集团就接纳新成员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印方在满足加入集团相关标准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这个态度既合情又合理。
印度自建国以来就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并不是传统的亲美国家。21世纪以来美印关系飞速发展,但无论在政治还是经贸方面,印度虽然和美国加强合作,但仍保持着一定的距离感,双方谁也没有唯对方之命是从。同时,印度对美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保持戒心,美国也用美巴关系来制衡印度。印度还试图发展与中、俄更紧密的关系。亚洲的大国关系仍然处在嬗变之中,并未形成固定格局,这对各国都意味着各种机会大门的敞开。(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