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财政占比过半 PPP缓解基建资金难题
本报记者 纪睿坤 北京、临沂报道
2月2日,国土部网站公布2014年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61.0万公顷,同比下降16.5%,全国国有建设用地批准面积为近三年同期最低水平。
土地供应同比下降的同时,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却创历史新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国土部2014年主要统计数据并未包括2014年的卖地收入。
不过,根据财政部1月31日公布的数据,2014年,全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4.26万亿,同比增加1340亿元,增长3.2%。
2014年,地方一般公共财政收入(本级)7.59万亿元,也就是说,地方卖地收入已超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一半,高达56%,
“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的依赖可见一斑,这也是2014年以来各地频出楼市新政的重要原因。”北京中原地产研究部总监张大伟表示。
土地财政难以为继
在房地产市场面临转型之际,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很难持续。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财政部汇总的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是根据企业缴纳土地资金入库时间,而非合同签订时间。
这意味着,财政部公布的今年上半年的地方政府卖地收入数据,更多反映的是2013年下半年的土地出让情况。
“2014年房地产投资减速,多个城市的土地成交面积和土地出让金同比均下降,这将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双重压力,地方政府多年来依赖的土地财政将面临萎缩。”张大伟介绍。
德意志银行表示,进入2015年后,房产市场低迷的效应将全面反映在财政收入上。并推断,2015年政府土地收入相比去年至少下降20%。
中国指数研究院1月4日发布的报告也称,2014年全国300个城市土地出让金同比下降28%,总额为2.3万亿元,缩水约6321亿元。
另外,全国大型房企的一位土地总监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14年,在房地产市场下行之际,多地在召集开发商会谈出台楼市新政之时,也给开发商施加了拿地压力。
“地方政府在2014年为保卖地,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如果2015年的楼市没有明显恢复,房企的拿地能力将进一步下降。”上述土地总监判断。
一方面是2015年土地市场预期不甚乐观;另一方面是在节约集约用地的方向下,国土部也将进一步压缩各地的供地规模。
国土部部长姜大明在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表示,从矛盾积累情况看,过度依赖“土地财政”和“资源经济”不可持续,2015年,将继续核减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PPP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在土地财政收入预期减少、地方债受到规范等背景下,PPP模式成为缓解“土地财政”依赖性的有效路径。
根据国土部网站公布的2014年国土资源主要统计数据,去年全国国有建设用地供应61.0万公顷,其中,房地产用地批地面积为15.1万公顷;基础设施等其他用地31.1万公顷,这也是基建设施用地首次占比超50%。
“大规模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是房地产投资下行的背景下,各地稳增长的重要手段,但基建项目建设一大难题就是资金,在土地财政萎缩、地方举债被规范的背景下,资金困境进一步凸显。”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如是介绍。
1月31日周六,原本应该的双休日,山东临沂市某县级政府的办公大楼,上自县委书记,下至财政局、住建局长,都在加班学习PPP。
2015年,该县需投资的项目包括污水处理、旧城改造等14个项目,涉及金额高达百亿,巨额的资金缺口仍待解决。
“县里的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主要来自于房地产,2013年下半年以来,房地产就开始下行,房子卖不出去,地更不出去,这么多项目投资都需要钱;卖地财政萎缩又是常态。”该县的财政局长如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上述财政局长进一步介绍,中央已经把各地所有债务统计清楚了,什么项目,欠了多少钱,多少利息,什么时候还等等,地方政府未来举债被限制,PPP成为解决资金难题的主要方向。
“PPP模式可以疏解地方财政困境,解决部分项目的资金压力,也可以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给政府打了个时间差,为其提供充分时间消化存量债务。”大岳研究院院长金永祥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编辑:耿雁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jirk@21cbh.com;gengyb@21cbh.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