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孔福安:
上海市商委“五路齐发”助力企业走出去
核心提要
“上海市企业2014年的对外投资总额为122.93亿元,同比增长1.85倍,2013年这一数字为43.05亿元,增幅排全国第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孔福安2月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他还透露,伴随着中企出海不断创出新高,上海市商委正在从五大领域着手,提升中企跨国经营的能力。
本报记者 慕丽洁 上海报道
2014年,对外直接投资的迅猛增长令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
中国企业在全球并购市场上表现抢眼,使2014成为中国资本净输出“元年”。据商务部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统计,2014年,中国共实现全行业对外投资1160亿美元,如果加上第三地融资再投资,2014年我国对外投资规模约在14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95.6亿美元,实际对外投资高于利用外资约200亿美元。
实际上,过去几年中,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一直增长迅速。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 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433亿美元。2013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5090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02亿美元。五年之间,中国企业非金融类境外投资规模已经翻番。
在中企走出去规模和速度创历史新高的同时,中企跨国经营所遭遇的问题与风险也更多显现。
2015年初,正加速出海的中国企业遭遇了一系列“黑天鹅”。先是墨西哥环保部门以“红树林和鸟类自然保护区不宜开发”为由,叫停了中资参与建设的大型商场“坎昆龙城” (Dragon Mart Cancun);随后,希腊海运事务官员一度对中远集团参与的比雷埃夫斯港私有化项目做出强硬表态,但随后又转变态度;紧接着,墨西哥政府又无限期搁置了墨西哥城至克雷塔罗的高铁项目,此前中国企业已经竞标成功的这一项目因为墨西哥政府部门一再“变卦”而遭搁置。
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走出的过程中,在国际经营、法律、财务等方面均需得到更多系统性的指引。
上海在中企走出去浪潮中一向扮演着先锋的角色,这在2013年上海自贸区挂牌以来越发明显。
“上海市企业2014年的对外投资总额为122.93亿元,同比增长1.85倍,2013年这一数字为43.05亿元,增幅排全国第一。”上海市商务委员会对外经济合作处处长孔福安2月4日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他还透露,上海市商委正在从五大领域着手,提升中企跨国经营的能力。
据孔福安介绍,上海市商委一直致力于推动上海企业走出去。上海市商委也提前考虑到中企走出去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因此在2014年已经开始专门针对企业中负责国际运营的管理者,进行走出去方面的系统培训。
上海市商务委员会作为对外投资合作业务主管部门之一,近年来还通过政府公开采购服务的方式,与专业机构合作,及时向企业推送境外投资合作相关的产业、法律和风险预警动态信息。
据孔福安透露,上海市商委还将于近期发布《中国(上海)企业跨国经营行为指引》,以便更好地引导上海企业走出去。
《21世纪》:上海市商委为何要编制《中国(上海)企业跨国经营行为指引》?指引是由谁来主要牵头编写、谁来负责内容撰写的?完成后主要向哪些对象发布?
孔福安:中国的企业要走出去,了解国际通行规则十分重要,而许多企业实际上对国际通行规则并不十分了解。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参照OECD、联合国等制定的一些规则,并结合上海企业走出去的实践,总结出8大领域的指引,涉及领域包括就业和劳资关系、反腐败、风险及内部控制管理、税收、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公平竞争以及人权及社会责任,以帮助企业理解通行规则从而更好地在国际上发展。每一个指引均分为三部分,即原则、可供参考最佳实践及案例,便于企业参考。
报告主要是由上海市商委组织编写,由安永中国和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共同撰写完成,之后将面向所有走出去的企业发布,按需分配。
《21世纪》:上海市商委自2014年起,定期会举办中企出海培训。想具体了解一下商委一般是如何组织培训的?约有多少人参加了培训?培训取得的效果如何?
孔福安:我们举办培训主要是根据企业走出去的需要来安排的,是通过购买公共服务的方式,采购企业需要的培训计划。
2014年,我们通过政府采购公开招标采购了3480人次的培训,分为初中高三个培训级别。初级培训是完全免费的,由政府买单;中高级培训我们政府提供一半的培训费用资助,另一半由企业自付。
关于培训的效果,大部分参加培训的企业均觉得很需要,每个班的报名人数均超过实际参加人数。在筛选方面,我们采取企业优先、先到先得的方式,毕竟商委主要的服务对象是企业。
《21世纪》:上海市商委除了编制指引、为企业提供走出去所需的培训外,还为企业出海提供哪些服务?
孔福安:其实还有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下面五个方面:
一是信息服务。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进行走出去所需内容的宣传,譬如:行业期刊、上海市走出去信息服务平台、微博账号“海外投资瞭望台”,微信公众号“走出去服务港”,这些在整个行业里都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是政府政策发布、企业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
二是金融服务。我们指导企业如何在海外发债、如何通过各种方式融资,帮助企业对接专门服务走出去的各种主要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并利用好国家外汇储备资金委托贷款的机制,在指导企业如何在境外上市发债等方面举办研讨会或座谈会,让企业知道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获取资金。
三是投资促进。我们帮助各国政府到上海来招商引资,并经常与下属机构联合举办一些投资介绍会,并发动企业来参加,进行项目对接。
四是人才培训,即上面提到的这一类培训。
五是风险防范。譬如,我们编写了一个专门针对境外人员安全防范的指南,免费发放给企业和走出去的个人,并组织中国的一流专家来给我们赴外企业和人员进行免费的安全培训, 让他们了解如何控制和防范境外遇到的风险。当然,风险防范还体现在我们在境外设有完善的经商处网络,并拥有跨部门机制可提供协同。此外,我们还拥有海外救援服务中心等,这些机制都很完善。
总体来说,五个方面相辅相成:有信息、有钱、有项目、有人才、风险可控,这是我们构筑的走出去对外投资合作服务新机制。
《21世纪》:近期,中国企业在希腊、墨西哥和斯里兰卡等地频频出现出海遇阻的情况。整体来看,你认为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做好事先预防与风险控制?
孔福安:首先,我认为我们的企业要懂国际规则,在国际规则的指导下本着互利共赢的原则来完成项目、来考虑长远利益,这样会避免出现很多问题。其次,企业还应当拥有明确的海外发展战略。如果企业的战略不对,那实际产生的效果将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第三,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应当学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聘请专业的战略咨询机构给予辅导,而非在尽职调查时拍脑袋。最后,国际化的人才储备要充分,并学会利用各种风险防范的工具,譬如增值风险保险等。(编辑 李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