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要加班了、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到年末,多名外贸进出口从业者的微信显示清一色类似的“休息”信息。
与此同时,在苏南等县、市和开发区的报关大厅,也出现新变化。“还记得以往的情景吗?那个时候大厅里可忙了,很多企业带了大箱子,为了几个数据和海关争论”,与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一起交流的南京海关官员打笑说,“现在,冷清了吧。”
过去的2014年,随着海关“无纸化”、“区域通关一体化”、“企业信用管理”等诸多通关便利改革措施的实施,江苏数万名报关员群体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企业方便了,员工更可以和家人团聚了”,南京海关党组书记、关长薛金楼在2014年度南京海关关长会议上说,“这是海关通关的新常态。”
数据联网 避免来回奔跑
在苏州工业园区海关申报台前,友达光电(苏州)公司的资深关务陶琳将一张光碟交给了核销关员。
“企业每年进出口额约70亿美元,报关单量超过3万份,现在,我只需要一张光碟”,陶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以往,我得再带几个人,拉几个大箱子。”
光碟是企业最近一期账册的核销结案资料。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加贸处关员方伟对此解释,如果按照以前的模式,安排人力专门做资料的复查比对,一个人需要4年时间才能办完,效率特别低,也容易出错误。
海关的做法是,建立江苏省内统一的联网监管辅助平台,实现了关企数据联通,企业可以将全部加工贸易报核数据上传至平台,再与海关端的数据进行比对验核。
因此,企业办理加工贸易手册核销时再也不需要携带大量的进出口报关单证资料,所有的数据流都可以在平台里查到,关企双方无需再担心资料在核销过程中出现人为改动或丢失等异常情况。
截至2014年底,有14家高资信联网监管企业累计免交加工贸易核销所需的报关单55万份,涉及金额500亿美元。这意味着节省纸质资料逾60余万张,节约复查比对时间约7000余工时。
“以前我每天要在公司、海关、场站之间来回往返二十多趟,很多内容重复但却不能合并”,仁宝集团的关务主管鞠瑞浩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仁宝集团是昆山地区进出口报关第一大户,每天都有超过1000票的报关单。
在海关无纸转关改革后,实现了转关监管环节取消纸质单证和人工验封,申报数据和实际物流数据进行电子绑定和实时监管。
鞠瑞浩介绍,因为电子关锁不受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锁过闸,公司不用再派员守着集装箱车加班,“所以,节假日可以正常休息了。”
昆山海关通关科科长尹青晟也表示,电子关锁的应用使得昆山海关通关部门周日加班成为历史,节约出来的人力充实到一线进出口的监管上。
南京海关2014年共办理全程通关无纸化报关单583.30万份,总量居全国第三位,报关单全程无纸化率达85.64%,通关作业无纸化有效签约企业12.13万家。
区域联网 缩短通关时间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对一些“生产、研发、销售”不在一起的企业而言,通关的“新常态”更有利于资源整合,提升了地方开放型经济。
如2015年1月底,江苏悦丰晶瓷科技有限公司一批价值5.8万美元的玻璃器皿在装箱发运的同时,在淮安海关通过“属地申报、属地放行”的方式申报出口,货到南京龙潭港后直接装载长江支线船,再通过“水运中转”方式直驳上海港换船离境出口至目的地越南。
这是企业所在地没有港口而快速实现通关出口的典型案例。也就是说,出口货物“属地申报、属地放行”叠加“水运中转”模式成功运行,使得企业“把口岸延伸到内地”。
同样,位于昆山的牧田电动工具公司,有大量的零部件需要从上海口岸进口,传统报关方式下采取转关到昆山海关申报、查验、放行,算上从上海卸货、转关运输等时间,从航班到港到货物进厂一般都要耗费1天左右时间。
“所以,如果有一批货物在节假日前到,那我必须加班,大多数时候还要往返昆山与上海之间”,关务经理余晓娟说。
现在,进口货物可以选择在昆山通关现场办理申报手续,昆山海关审核放行后,公司就可以直接到上海口岸提取货物,减少了转关运输、二次装卸等环节,通关时间大幅缩短。
“现在除去卸装货时间,几分钟就行,家门口就可以办好”,余晓娟说。
南京海关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为属地海关共办理“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含“属地申报、属地放行”)报关单59391份、货运量1520.88万吨、货值93.71亿美元、税款41.68亿元。
现代重工(中国)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万圭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几年外向型经济低迷,但企业的进出口总额仍成长到8500万美元,特别是加工贸易业务占到80%,“明显感到实施联网监管后对物料备案、通关时间和出口核销时间降低带来的明显变化,这有利于我们快速对内外市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