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部长万钢:整合碎片化科研资源 首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科技部部长万钢:整合碎片化科研资源 首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6个试点已经启动

核心摘要

万钢用“改革”和“创新”两个词表述2014年的科技事业。“改革是为了释放创新的活力,创新是为了增强发展的动力,”万钢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但万钢在谈及于科技资金管理改革时表示,目前科研资源碎片化严重,将进一步整合。由各部门参与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的联席会议将于两会后抓紧召开。

本报记者 胡欣欣 上海报道

3月11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两会期间召开的记者会上形容科技改革时使用了时下流行的网络用语——“也是蛮拼的”。

同样“也是蛮拼的”还有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研究、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惠民和大众创新创业。

万钢用“改革”和“创新”两个词表述2014年的科技事业。“改革是为了释放创新的活力,创新是为了增强发展的动力,”万钢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适应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但万钢在谈及科技资金管理改革时表示,目前科研资源碎片化严重,将进一步整合。由各部门参与的中央财政科技计划改革的联席会议将于两会后抓紧召开。

近半数科研计划实现初步整合

对中央财政的各类科技计划的改革被科技界视为科技体制突破口。万钢表示,目前这场改革已经拉开了“自下而上、自上而下、部门联动、地方联动的大幕”。

2014年底,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下称“方案”)。

根据《方案》,将形成联席会议制度(一个决策平台),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三大运行支柱),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一套管理系统)。

万钢透露,已经研究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管理联席会议制度、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的组建方案。对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的试点工作也已经开始启动,按照聚焦重大目标、全链条设计、协同创新的原则,形成了6个试点专项。

同时,现有科技计划的整合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原来说的近百项科研计划已有近50项进行了初步的整合。

万钢认为,这项改革的难点在于如何加强专业机构建设和形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目前,依托专业机构管理科研项目是国际通行的做法,但是各个国家对专业机构设置也有多种模式,有的独立于政府之外、有的是隶属于政府,有的是委托社会化非营利机构管理。

“我们认为专业机构的建设要兼顾现实的可操作性、未来的长远发展。当前,是主要依托现有的具备科研管理专长的各部门的管理机构进行改造,形成若干符合专业机构各项要求的管理机构。”万钢说,随着科技体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深化,促进专业机构逐步的走向社会化、市场化,为了规范专业机构的建设和运行,对制定专业机构的管理制度、运行标准、促进相关单位的改革也提出了要求,相关工作正在推进之中。

而作为首次尝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则面临如何凝练成一个全链条的创新计划的问题。万钢说,在专家层面上就要多学科、多领域的共同合作。从产业的需求方面看,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进行全链条的设计,各部门怎么样把最急迫的需求凝练出来,需要积极探索。

万钢表示,目前对改革设定了一个过渡期,用三年的时间逐步从试点铺开,一直到全方位的实施。所以,不会对现有的科技项目造成影响。

大众创业渐成燎原之势

万钢透露,目前科技部已经对2006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重大专项组织实施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同时对未来五年的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而根据万钢透露的在科技创新的“十三五”规划的重点中,除了强化创新驱动发展的顶层设计、落实科技改革、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以外,还要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形势。

他说,要加强创新的政策环境建设,引导区域创新,积极营造开放合作、良性互动的氛围和土壤,以全面实现规划纲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所确定的各项目标。

“大众创业、万众创业的星火渐成燎原之势。”万钢说,仅仅在中关村去年每天就有4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诞生。

万钢认为,作为技术条件,互联网、开源软件开源硬件以及3D打印等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创业的边际成本,促进了更多创业者的加入。而从创业服务的本身来说,也是一个从政府发力到市场发力,一大批市场化、专业化的新型创业孵化机构提供投资、路演、交流、推广、培训、辅导等增值服务,还有天使投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也快速聚集。

“创业的主体逐渐的由过去小众转向为大众,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有越来越多的‘草根’群体,比如大学毕业生、海归留学生,比如很多科技人员,包括还有一些企业的高管开始走向自己创业之路,创新创业已经形成了一种价值导向、生活方式和时代气息。”万钢说。

此外,万钢认为,网络信息平台从技术供给到需求导向,通过社交网络趋于扁平,创业者的奇思妙想可以和使用者、用户进行直接的接触,满足了用户的体验,大家互相提意见以后,缩短了和创业者、和用户的距离,也加快了创新的步伐。

在政策层面,万钢认为,国家科技孵化器在大众创新创业方面有很好的基础。

根据万钢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已超过了1600家,大学科技园有115家,在孵的企业有8万多家,就业人数有170多万。全国活跃的创业投资机构有1000多家,资本总量超过3500亿,互联网的接入超过6.3亿,固网普及率已经达到50%。

同时,技术交易也很活跃,2014年,全国的技术交易成交额达到了8577亿,近年来以15%的增速增长。

万钢认为,能够最大量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特性,起到市场配置决定性作用的,是把好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基础和创业者的需求对接起来。

这其中包括构建好像北京车库咖啡、深圳“创新柴火”空间等众创空间、降低创新创业的门槛、支持创新创业的公共服务活动、政府财政对好的科研项目进行补助。

“最重要的,还是要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万钢说。

(编辑:宋菁,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huxinxin@21cbh.com, songjing@21cbh.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