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资本双向流动加码 SDR候机“入篮”
瑞银、德银解读人民币国际化
特约记者 朱丽娜 香港报道
随着近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的呼声日益高涨。
“人民币加入SDR的机会对半,虽然人民币被纳入SDR具有里程碑的标志性意义,标志着人民币正式成为储备货币,从而令中国获得更多国际金融话语权,这其中却存在很多的隐形成本。”瑞银财富管理北亚太区首席投资总监浦永灏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时表示。
2015年末IMF将要对SDR一篮子货币的构成进行每五年一次的复核。目前,一篮子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
他指出:“人民币要纳入SDR,必须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委员会70%以上的支持,在游说的过程中,中国有可能需要向主要的贸易伙伴承诺保持人民币强势,这在短期内将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成本。”
IMF 曾于 2010 年 11 月表示,人民币尚不符合自由使用货币标准。IMF副总裁 Naoyuki Shinohara则于2011年2月初指出,IMF暂时不会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的货币篮子,理由是“有关国家认为,人民币在外汇交易或其他金融市场交易中都尚未成为被广泛使用的货币,即未能实现在全球市场自由流通。”
然而,根据国际支付服务供应商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系统(SWIFT)1月底发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去年12月已经上升为全球第五大常用支付货币,市场份额创下2.17%的纪录。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高级策略师刘立男则表示:“支付货币只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10%的潜力,人民币在成为国际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方面仍有待发展,这就需要监管层进一步加快金融改革。”
跨境资本流动
《21世纪》:央行日前表示将极大简化跨境发债管理,未来金融机构发行人民币离岸债券将实行备案制。这一改革将对中国企业的境外人民币融资带来何种契机?
浦永灏:离岸债券由审批制转变为报备制,意味着企业海外融资的大门敞开了,简化手续,将大大缩短海外发债的前期准备时间,帮助发行人把握有利发行时点。同时也为离岸人民币回流国内提供了通路。但是,这也意味着企业海外的债务面临上升,杠杆大幅提高。过去几年由于美联储实行量化宽松措施使得美元的融资成本低廉,吸引大量中国企业利用海外市场融资,使得国际性的杠杆大幅上升。一旦经济出现波动,这些外债就可能遭到投资者的抛售,带来较大压力。比如,过去五六年,香港金融机构对内地的借贷增长了6倍左右。
刘立男: 这项改革的积极作用有四个方面:简化监管程序,节省监管操作成本;便利金融机构充分利用境内外人民币市场条件选择最优的融资成本;促进境内外人民币市场资金双向流动和境内外市场人民币定价的趋同;推动资本项目下人民币进一步可兑换。
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境内外利差变化以及由此引发的人民币融资市场的套利行为,增强短期资本跨境流动的波动性,可能对人民币货币市场造成的短期冲击。
《21世纪》:发改委官员日前指出,中国企业在境外发行债券面对回流渠道受限的问题,将积极拓展境外发债的回流渠道。在境外人民币融资的使用问题上,境外使用还是回流内地,两者之间应该如何平衡?
浦永灏:增加回流渠道将鼓励更多的企业去海外市场发债,但同时也可能造成中国的国际债务增加过快的风险。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的海外负债占整体GDP的比重已接近30%。因此,监管层需要把握好其中的松紧程度。
刘立男: 境外使用和回流内地取决于企业资金使用的最优效率,企业有境外投资机会的,应该鼓励走出去,境内增长机会好的,可以回流,企业市场融资行为由企业经营和市场条件约束,监管方面应逐步放开。考虑到境外人民币资金总量较低,目前境外存款大约占境内存款的2%左右,对境内资金面影响有限。同时短期会造成境外人民币资金紧张,这需要同时开拓境内人民币资金外流的渠道。
“铁三角”松紧权衡
《21世纪》:目前海外人民币离岸中心除了香港之外,新加坡、台湾、伦敦等地发展亦如火如荼,点心债、宝岛债、伦敦债、狮城债纷纷出炉,这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布局中起到什么作用?
刘立男:这些举措增加人民币境外债券市场供给,有利于推动境外人民币使用,同时更多企业、政府、国际机构发行人民币债券,推动人民币作为融资货币的使用。
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扩大人民币境外使用的主要政策瓶颈下一步是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经常项目完全开放,依靠人民币为贸易结算,支付货币只能实现人民币国际化10%的潜力。资本项目的进一步开放,拓宽人民币投融资渠道,深入发展境内境外人民币资本市场,才能增强人民币作为中长期投资和储备货币的吸引力。
《21世纪》:去年11月启动的沪港通以及即将开通的深港通对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哪些深远影响?
浦永灏:从广义来说,沪港通以及深港通都是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布局的重要步骤,增加了资金双向流动。沪港通使得人民币能够以投融资的形式通过资本市场回流到境内,从而建立离岸人民币和境内人民币两个资金池的双向流动机制。同时,沪港通拓展了境外人民币投融资、交易的渠道,并且随着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纵深发展和交易产品更加丰富,人民币的投融资交易功能将会进一步强化,从而助推资本市场开放取得更大突破。
《21世纪》:境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之后,我国债市势必将成为其最主要的投资品种。在此背景下,国内债市应该如何配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快速发展?今年的两会提案中有官员呼吁加快推出短期国债期货,为境外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从而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此有什么看法?
浦永灏: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推进,央行将批准越来越多的境外机构逐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这些境外机构在中国购债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境内外利差,人民币汇率以及预期,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相关的各项政策预期。随着人民币可兑换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岸和离岸债券市场的融合必然加速。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在经常项目下基本已经实现全面开放,而资本项目则是有限度开放。目前来看,监管层对于汇率、利率、资本管制这个铁三角的取舍比较慎重,既想放开但又怕失去管控,因为不可能同时实现这三个目标。如果资本项目完全放开,则意味着对外依存度上升,国内的货币政策必然受到国际市场的影响。如果在汇率制度不灵活的情况下贸然开放资本账户,我们就丧失了货币政策的主动权。一旦经济形势恶化,就会导致巨量的资金流出,从而对金融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考虑到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监管层需要协调好开放的程度、速度。
刘立男:丰富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率市场化了,也要有市场化的利率衍生品工具来有效对冲利率风险,短期国债期货,短期利率期货,期权等衍生品都是可以开发的市场工具。目前5年国债期货在交易,10年国债期货将要启动,下一个工具应该是短期工具。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允许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主要投资者参与国债期货交易,这方面步伐可以快一点。(编辑 于晓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