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密亚投行未来三大目标:精简、廉洁、绿色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师琰 2015-03-20 05:31:12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独家解密亚投行未来三大目标:精简、廉洁、绿色

核心摘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上周在与英国财政部磋商时,亚投行临时多边秘书处秘书长金立群向英方谈到对于未来的亚投行有三个构想目标:机构精简(Lean)、廉洁(Clean)和绿色(Green)。他希望亚投行通过各成员国谈判,建成一个高效、灵活、架构简单、运作方便的机构,而不是纯粹的官僚机构;同时,要把所有腐败的可能排除在外,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等方式,避免业务运行中和组织架构本身造成腐败的机会;该行的信贷政策也将遵循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特派记者 师琰 伦敦报道

自上周四英国率先申请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以下简称亚投行)后,3月17日法德意三国齐刷刷宣布将加入由中国主导的亚投行,让外界“亮瞎眼”。据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瑞士也已确定会加入亚投行。目前公开信息显示韩国和澳大利亚正在做最后定夺。

“大家互相需要,”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咨询服务部总监张鉴钧(Allan Zhang)说,“发达国家进来,会提升亚投行作为商业机构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信誉度,共享在机构运营和遵守国际规则方面好的经验,而其自身则相当于额外开辟新市场,可以受益于亚洲增长,分享该区域经济成长带来的更高回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除了传统意义上的“铁公基”项目(铁路、公路、机场、桥梁、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未来亚投行的投资将不完全局限于基础设施领域,也包括节能减排项目等,农业也会是一个投资方向;同时,亚投行不仅仅青睐创建型的绿地投资,还会包括褐地投资(跨境并购),参与一些前景看好的现有项目改造。

中国占股会逐步稀释降低

“我们将欢迎美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在德国《商报》(Handelsblatt)3月19日发表的采访报道中如是说。他还强调亚投行与美国领导的世界银行并非竞争关系,更多地是担当辅佐其它国际机构的角色,而且中国也将参考其它国际金融机构的运作方式。

美国被认为一直私下游说其盟友们不要加入亚投行,上周还公开批评作为“特殊关系”盟友的英国不跟美国商量就加入亚投行是对中国“一再迁就”。白宫担心,亚投行将削弱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现有国际机构,而且会成为代表中国战略利益的工具。美国警告盟友,如果北京当局拥有这个银行的一票否决权,那么亚投行或许将成为中国新的外交政策工具。

华盛顿的批评者们还声称,亚投行对于贷款条件和借款者行为的规范采取宽松不一的标准,将导致腐败滋生,并质疑其是否会遵守透明度、信誉度、环境的可持续性及社会保障等国际标准。

但在被劝的国家看来,事情根本不是像美国说的那样。“因为现在议事规则还没有出来,到今年年中才开会讨论这个事情,但之前讨论已经达成一些基本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中国未必会坚持自身或其它任何成员国拥有否决权,当然这个问题还有待成员国之间讨论确定。”一位接近中英谈判决策者的人士对本报说。

就出资比例而言,各意向创始成员将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据本报了解,在亚投行注册资本1000亿美元中,初步分配是中国出500亿,占一半份额,25%给区域内其它成员国,25%给英国等非亚洲成员国;随着参与成员国增多,下一阶段中国持股比例还会逐步稀释降低。

“中国占大头可以帮助亚投行尽快运转起来,”前述人士称,“否则光讨论来讨论去就会影响事情推进。中国看准了这条路,希望先把事情推动起来。”

据亚洲开发银行估计,亚洲地区每年需要800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以保持经济增长,而美日主导的亚开行这些年专注于扶贫项目,缺乏承担大规模基础设施项目的财力,美国也反对为亚开行增资。

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前所长弗雷德·贝格斯滕称,美国抵制一家旨在帮助亚洲满足能源、电力、交通、电信和其它基础设施领域数万亿美元投资需求的银行是犯下了一个巨大错误,对透明度、采购和反腐标准倒退的担忧是合理的,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加入该机构,从内部实现变革,而不是站在外面挑毛病。

事实上,这么多财力雄厚的股东加入亚投行,无疑更有利于保障亚投行采取与世界银行和其它国际机构相应的高标准来管理运营。

伦敦金融城政府政策与资源委员会主席包墨凯(Mark Boleat)称,亚投行将给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开发提供更多资金渠道。英国在基础设施、先进工程技术、金融服务和绿色科技等领域都具有领先地位,而亚洲经济体持续保持高速增长,在这些领域的需求与日俱增,英国更多地参与上述领域的合作,能够开创支持英国及其亚洲合作伙伴发展全面战略关系的新途径。

亚投行三大目标

美国的传统亚洲和欧洲盟友积极参建亚投行,在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看来,这让美国此前的劝阻和警告之举显得“无理”和“徒劳”;该杂志撰文称,美国在这轮中美战略博弈中败下阵来,是选择了一场错误的挑战,也因此酿成白宫的外交“灾难”。

华盛顿方面则强调,并没有阻挠某些国家加盟亚投行,只是对这家新银行是否符合国际金融组织的管理、环境、社会保障标准表示质疑。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Jacob Lew) 3月17日也敦促国会尽快批准已搁浅了4年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革方案,该方案旨在赋予中国等新兴经济体更多的投票权。

“新兴国家之所以寻找其它道路并非偶然,是因为他们对美国阻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进行必要改革的做法很失望。”他对国会议员们说。

截至目前,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增至31个,除了新加入的法德意,还包括中国、英国、新西兰、孟加拉国、柬埔寨、印度、印度尼西亚、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尔代夫、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沙特阿拉伯、新加坡、斯里兰卡、塔吉克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

意向创始成员国代表将在申请截止日3月31日后进行多轮磋商,在今年6月开会商定亚投行章程终稿并签署。完成各国审批程序后,亚投行计划在年底之前就能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行。

值得一提的是,由广受尊敬的金立群负责亚投行筹备事务,也为这个筹建中的新机构赢得外界信任增分。金曾任亚洲开发银行高官,也曾在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中投(CIC)任监事长,汇集中西方经验,思路开阔。金现在的身份是亚投行临时多边秘书处秘书长。

“亚投行让他来领衔,(中国政府)的确是慧眼识才,”前述人士称,“他一直工作在最前沿,很专业,思维又很活跃、很开放,非常有号召力,说实话,很难想到还有什么人坐这个位置会比他更合适。”

据本报记者了解,上周在与英国财政部磋商时,金立群向英方谈到对于未来的亚投行有三个构想目标:机构精简(Lean)、廉洁(Clean)和绿色(Green)。他希望亚投行通过各成员国谈判,建成一个高效、灵活、架构简单、运作方便的机构,而不是纯粹的官僚机构;同时,要把所有腐败的可能排除在外,通过购买专业服务等方式,避免业务运行中和组织架构本身造成腐败的机会;该行的信贷政策也将遵循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亚投行的西方质疑者认为,中国可能会采取过低环保等标准,大量输出资金导致环境恶化和社会不平等加剧。亚投行的上述目标有助于解除这种顾虑。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教授、中国问题专家费多丽(Doris Fischer)也指出,中国人不会冒让亚投行失败的风险,而且在国际层面乐于学习别人实施环保等先进标准的经验。

“抛开政治考量,仅从商业角度看,成立亚投行这样一个全新的机构,也面临诸多挑战,”张鉴钧说,“在现有世界经济格局中如何给自己定位,这是很重要的问题。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大家对它的规则不明了,才会有各种猜测和质疑,目前是酝酿阶段,像商业运作模式、管理架构、投资政策、股东财务回报这些技术上的东西都还悬而未决,有猜测也很正常。”

张指出,由于银行的贷款直接影响到所在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目前国际上的主流趋势是,银行有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增长,银行贷款的政策需要反映出这种理念,也因此世行等国际机构在评估项目上都有相应的环境和社会政策方面的条款,并满足新的银行业国际指导原则。此外,基于自身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各成员国的期望肯定是不一样的,怎么在这方面协调并满足不同成员国的期望,也是不容易的。

普华永道在伦敦的总部有一支100多人的团队,专门从事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方面的业务,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提供金融业等各行业细分化的专业服务,这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同类服务中是规模最大的。

“一方面,制定信贷政策很重要,另一方面,有什么好的应用管理工具,能让政策真正落实到具体的项目筛选工作里,以满足环境和社会政策标准,这是我们作为专业机构可以帮助亚投行的。”张鉴钧说。

他进一步解释称,普华永道协助世界各地很多金融机构、开发银行、投资银行制定环境和社会政策,并开发各类管理软件,相应项目背后都有很大的数据库支持,这类项目容易碰到哪些环境问题,风险如何规避,通过输入相关数据生成的环境报告,就可以围绕其中突出问题研究解决办法,评审是否贷款就有一个很好的依据。

“头三脚踢出去,传递出什么样的信号,让大家理解你的投资偏好或政策导向,这是外界最关注的。”张鉴钧说。(编辑 李关云)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