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农业部:耕地污染治理负担不能转嫁农民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继工业污染治理之后,农业污染治理逐步成为中国环境治理中的重要议题。

在4月14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会上,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公开表示,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加强农业生态治理”作出专门部署,强调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大任务。

为此,农业部在4月13日印发了《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到2020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目标,即“一控两减三基本”。

对此,张桃林解释,“一控”是指控制农业用水总量和农业水环境污染,确保农业灌溉用水总量保持在3720亿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水质达标;“两减”是指化肥、农药减量使用;“三基本”是指畜禽粪污、农膜、农作物秸秆基本得到资源化、综合循环再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农业面源污染要解决三大问题

根据环保部2010年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农业源主要污染物如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达到1324.09万吨、270.46万吨、28.47万吨,分别占到全国排放量的43.7%、57.2%和67.3%,污染排放已占到全国半壁江山。。

张桃林介绍,农业面源污染当前的情况,总体上不容乐观,污染种类多、分布广,各种类型污染在不同地区差异较大。

张桃林分析,在西北干旱地区,由于农膜的大量使用,农膜污染和白色污染问题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中东部地区,由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加上特殊的生活气候条件,农药化肥面源污染的问题相对突出;在南方,由于畜禽养殖规模化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相对而言农业畜禽粪污污染问题比较突出。

张桃林指出,农业面源污染的形势局部有好转,尤其是在一些重点防控地区,包括在滇池、巢湖、太湖有所好转,但是也有局部加剧的趋势。当前农业面源污染解决的重点主要包括三大问题。

张桃林解释,首先是化肥农药的污染问题,化肥的使用量总体还是较高,而且化肥的利用率不高,尤其是果树、蔬菜方面的问题相当突出;农药方面,现在农药使用量在32万吨左右,与发达国家比较,农药利用率还有较大差距;其次畜禽粪污是农业面源污染的一个最大的来源,农业面源污染的化学需氧量排放大概90%以上是由于畜禽粪污;第三,秸秆问题比较突出,目前综合利用率是76%,如果不能得到有效处置,秸秆焚烧导致的环境污染大家都很关注。

“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年施用量分别达4700万吨和130多万吨,而利用率仅为35%左右,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受污染的耕地约有1.5亿亩。”湖南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畜禽粪便年产生量达27亿吨,大部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每年地膜残留量高达45万吨,造成了土壤污染。

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

为了实现2020年“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目标,《意见》提出了一揽子措施。其中,实施农药和化肥“零增长”行动引人关注。

对此,张桃林解释,目前完全可以做到化肥农药减量而粮食不减产。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化肥农药利用率虽然在粮食作物上面有了大大的提高,但是跟先进水平比较,还有提升空间,这是减量的一个空间;同时,农药和化肥在果树、蔬菜方面的减量空间也非常大。

张桃林解释,国内还有大量的有机肥资源,如果把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有机、无机配合使用,对培肥土壤地力、保护农业环境、稳定地提高产量以及农产品的品质,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张桃林介绍,从国际成功的经验来看,像英国、法国、日本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削减农药化肥的使用量,虽然现在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大大削减,但这些国家的谷物产量增加了。

同时,《意见》还提出要实施耕地重金属污染治理。张桃林强调,土地污染修复总的原则是:谁污染谁负责、谁污染谁治理,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另外,治理模式要有所创新,不能把这些问题、负担转嫁给农民。

“耕地污染治理具有公益性和商业回报低的特点,既比矿山土地修复更具有紧迫性和优先性,也不像城市里的工业场地污染治理有相对成熟的商业模式。因此,其治理难度更大。”全国人大代表、永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刘正军建议,国家应改变当前主要由财政单一投入治理耕地污染的局面。可以借鉴参考美国的超级基金做法。从政府财政拨款中拿出一部分,再吸引一部分社会资金,设立耕地修复基金,基金采取无息或低息贷款方式,贷款期限适当延长,以适应耕地修复治理项目周期长的特点。基金可以优先贷款给实施污染耕地治理的环保企业,以推动污染耕地治理。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永清环保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