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
实现粤港澳一体化,是广东先行先试改革的关键
本报记者 胡晓玲 广州报道
广东自贸区迎来挂牌,各项改革政策也逐渐步入先行先试的正轨。
4月20日发布的《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提出,广东自贸区将与港澳深度合作,对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怎么看待广东自贸区定位的调整?接下来广东自贸区该如何适应新定位?对方案中提出的五大改革任务有何预期?广东自贸区与上海自贸区会否构成竞争关系?
就以上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李光辉。
新定位更适合广东的基础条件
《21世纪》:经过几次调整,广东自贸区的定位已确定为“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你怎么看待这个定位上的调整?
李光辉:我认为这个新定位是根据总体发展形势和广东的现实情况来调整的。
首先,建设成为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是相当重要的内容。广东有临近港澳的区位优势,粤港澳优势互补,推进粤港澳合作,对广东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升级,也将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这一定位上,广东有它自身的区位优势,广东的整体发展基础和对外开放条件,要好于其他地方。广东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另外,从广东现有的对外开放状况、体制机制、产业结构来看,广东还是位于改革开放前沿。所以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还是要继续发挥广东“敢为天下先”的先行先试精神,适应世界规则和经济形势的变化,走在国内改革开放的前列,为中国与国际接轨探索路径进行经验的总结,成为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总而言之,新定位更适合广东现在的基础条件,广东也应该通过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探索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同时也探索出一条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新路径。
《21世纪》:广东自贸区接下来应该如何适应新定位?
李光辉:一是要了解、研究国家给予广东的新定位;二是根据广东的实际情况,结合自身的优势,抓住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自贸区发展机遇,调整和构建自己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三是结合“一带一路”建设,进一步扩大区域合作,加强与沿线国家合作,加大“走出去”力度,为广东省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奠定好基础。
几大定位符合国家战略需求
《21世纪》:总方案提出广东自贸区的五大改革任务,你认为这当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哪一些?你对它们的预期如何?
李光辉:几大改革任务都是根据各片区的功能定位和国家需求来确定的。
我认为深入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建设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几个方面尤其值得关注。
在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方面,我认为前海做得相当不错的,它已经做了很多方面的尝试。但是前海也应当坚持适合自己的定位和模式,而不是去跟风。
在推动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方面,港澳的服务贸易领域开放程度高,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广东通过自贸区与港澳对接,真正实现粤港澳一体化,这不仅关系到先行先试这一改革任务,也关系到港澳保持稳定、发展和繁荣。广东自贸区在这方面的任务是很艰巨的,改革总要不断迎接挑战,不断地探索问题和总结经验。
我的预期是未来粤港澳真正实现一体化,能够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和总结服务贸易的经验,将经验复制到全国各地。通过进一步深化和融合,保证粤港澳的繁荣和发展。
在营商环境方面,其实营商环境涵盖的不是单一的内容。它包括很多方面,例如规则、法律体系、便利化等等。通过营商环境的探索,广东自贸区能更好地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和世界规则体系融合,也能够将经验推广到全国各地。
《21世纪》:广东自贸区和上海自贸区会否存在竞争关系?广东应该怎么做?
李光辉:我认为广东和上海并不存在竞争关系,现在这两个自贸区的定位是错位发展。
广东通过“一带一路”建设,打造粤港澳一体化,上海也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但它是打造“四个中心”,它们的方向、特点是不一样的。它们之间是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那么广东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一要了解国际规则,通过先行先试,探索在未来国际规则重构当中,中国应该发挥什么作用,应该做哪些事,通过先行先试找到真正好的办法,使未来的中国有中国声音,有中国方案。
(编辑 吴红缨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huxl@21cbh.com;wuhy@21cbh.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