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国企改革的红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激发国企改革的红利

未来新一轮改革的目的主要是做强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国企改革一直都是各方关注的焦点。此前,南车北车合并,中国华孚整体并入中粮集团,据悉中电投和国家核电合并也已经实质性启动,中铁和中铁建也传出合并的消息——这并非是一种新的变化,而是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国企改革的计划。按照计划,国资委管理的113家央企按照其存在对国家的意义、必要性和法律基础,划分为公共政策性、特定功能性和一般商业性三类,进行分类改革和监管。

在1990年代末改革国企时,对一些大型国企进行了分拆,希望通过至少两家以上的企业竞争来破除垄断带来的效率低下的问题,而在2005年后央企进一步推动了多元化,包括核电、水运、铁路等很多行业内都存在不止一家央企,有些行业甚至有六七家之多。2008年推出的刺激计划又鼓励了获得大量廉价信贷的央企四处扩张,向地产、过剩产能等领域蔓延。

可以预见,新一轮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做强央企,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扩大,央企的规模也随着膨胀,仅就资产而言,很多在世界上都排在最前面,但是,这些企业大而不强。如果让具有较强规模基础和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强强合并,在资源配置上实现优化,从而将构建起更为突出的竞争优势。本轮改革的一个引人注目的背景是,中国股市正处于牛市之中,而央企利润则面临持续下行的压力。因此,央企改革成为了一个推动股价上涨的利好因素。

统计数据显示,在目前A股所有上市公司中,实际控制人为国资委、地方国资委、地方政府、中央国有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大学以及集体企业的上市公司总计高达1023家。国资委则有112家央企,旗下共有277家A股上市公司,股市上涨可提升国有股权价格,有利于国资改革、混合所有制改革、资产重组的顺利进行。

在强化主业的同时,在资本市场出售非核心的业务,尤其是三产,有利于兼并重组过程的公开化与市场化,避免上一次国企改革中出现的资产流失现象,但是,股市投资者可能需要付出较高的代价。当然,在兼并重组核心业务以及剥离非核心业务给予市场后,各项业务可能会得到更好的发展,爆发出更大的潜力,这也是国企改革的红利所在。(编辑 祝乃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