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期间更应加强执法
让牛市不是“疯牛”,而是“慢牛”、“长牛”
本报评论员 刘波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表示,针对当前市场违法违规易发多发态势,证监会将部署开展“2015证监法网专项执法行动”,主要针对五类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打击:并购重组过程中上市公司及并购对象的财务造假、舞弊行为;以市值管理名义内外勾结、集中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操纵市场行为;与多种违法违规行为交织的及新三板市场发生的内幕交易行为;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行为;集中资金、持仓优势操纵期货交易价格行为。
这是基于一种正确的认识逻辑:在牛市之下,对破坏市场秩序行为的打击应该要比平时更加严厉,更加雷厉风行。因为,在股市普遍上涨期间,很多违法行为的隐蔽性会变得更强。比如,利用未公开信息操纵价格等行为,可能会影响股价应有的上涨幅度。在通常情况下,监管机构对价格大幅波动等异常变动更容易发觉,从而顺藤摸瓜发现背后的违法者。但在股市普涨期间,异常变动可能被隐没在上涨的大势中,令人难以发现,普通投资者也浑然不觉,其可期望获得的收益却不知不觉地遭到了侵害。所以这个时期更应加强执法,通过处理一些案件的示范效应,震慑潜在违法者。 近期,受放开“一人一户”限制等改革措施的影响,股市开户人数大增,普通股民进一步成为资本市场投资者的主体,而且其中不乏刚刚进入股市的新手。股市如果得不到有效的监管,违法行为频发,必然会有新股民因此而受伤。所以,加强执法其实是维持股市信誉的基础性工作。股市是不是稳健、可持续,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普通股民的权益是不是得到了保障,为此就必须维护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秩序,确保信息的透明。
由于各项制度还在持续更新之中,在转型期违法违规者有很多钻空子的空间,其行为本身也花样翻新,侦查难度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执法行为本身也需要与时俱进。例如,证监会与其他部门要加强合作和信息交流;证监会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时代的新的监测手段,更好地发现违法苗头;对于那些隐蔽性很强的违法违规行为,可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的常态做法,进一步完善举报奖励等激励机制。
只有全面地更新监管观念,完善监管职能,才能维护秩序,巩固信心,让牛市不是“疯牛”而是“慢牛”、“长牛”。也唯有如此,才能发挥出股市长期性的造血输血功能,使股市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当前情境下为稳增长更好地出一份力。(编辑 祝乃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