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石油公司的选择:拆分或合并都不是有效手段
重点提示
对于石油央企的整合方向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在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石油公司,是参照国际惯例保留一家代表国家利益,还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保留多家,在全球市场展开竞争与合作?
本报记者 靳颖姝 北京报道
市场并不缺想象力。
近期,关于几大石油公司的合并传言此起彼伏。中石油、中石化等公司疲于对外澄清。
“向内部传达两大油合并消息纯属子虚乌有。”这是傅成玉5月6日对相关中石油和中石化合并传言的最新澄清。傅成玉5月4日刚离任中石化集团董事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6日傍晚向中石化新闻发言人吕大鹏求证两桶油合并一事时,其表示“中石化官方已通过微博对相关传闻进行了澄清,因其是中石化发言人身份,不便对央企整合的话题发表意见。”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石油与中石化两桶油直接整合的几率不大。首先两桶油的主要市场位于国内,与南北车整合成中车重点服务“一带一路”的情况并不相同。其次,本身已处垄断地位的石油巨头之间开展整合恐将加剧垄断,不利于市场化改革。
实际上,对于石油央企的整合方向的讨论,实际上也是在回答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石油公司(NOC)这一问题,是参照国际惯例保留一家代表国家利益,还是根据中国的国情保留多家,强化其市场主体地位,并在全球市场与国际石油公司(IOC)展开竞争与合作?
石油巨头整合有无必要?
对能源领域的石油企业,尤其是三桶油是否有必要重组合并,以及如何重组,业内一直存在争议。
对支持央企整合的一方而言,其出发点是在一带一路大战略条件下,央企整合重组可以实现强强联合,在国际市场上能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及话语权。例如南北车、核电、电力板块央企整合。而持谨慎甚至反对观点的一方看来,在目前三桶油等处于绝对垄断地位的国内市场中,这种巨头之间的合并恐将加剧垄断,与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初衷相背离。
在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看来,南北车的合并给了市场许多想象空间,“目前的合并都只是市场猜测,当然,如果真的需要大规模央企重组,石油行业中的企业间合或许并非绝无可能。”他强调,国企整合要区分不同的市场环境和战略目标。“若企业以国内市场为主,则不宜再进一步合并做大,以保障国内市场有效竞争;若行业是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为主,才可能考虑以合并方式做大做强,即使如此,在合并过程中仍需考虑国内产业链的竞争问题。”
“我们的石油对外依存度目前已快超过60%了,未来有可能会超过80%,中国经济体量大,国际油气市场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从能源安全的战略层面来看,中国或许需要考虑将国有石油公司进一步做大做强,以求在国际市场上占有更多市场份额和加强话语权。但是,即便如此,改革过程中仍然需要考虑国内油气管网的独立问题,以有益于今后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发展和民营公司参与。”
“简单的拆分、合并并不是央企重组的目标,我们要关注的是拆分或者合并之后,是否能够取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收益,更强的竞争实力,是否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安迅思能源研究总监李莉认为,业内对油气领域亟需改革这一点是基本认同的,但对三桶油是否需要整合,哪些板块需要整合仍存在不少争议。
“国内的情况,分比合更有必要。”李莉分析,两桶油的市场主要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份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这种格局下进行整合合并,恐怕将加剧垄断,“而且那么大的体量如何协同高效管理也将成为难题,超90万名员工,真不是地球人能HOLD得住的……”
花旗银行报告指出,如果合并,中石油和中石化将占据中国上游油气生产份额的77%、冶炼产品的79%、零售石油的90%。李莉认为,国内石油巨头之间直接整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分板块来看,部分板块之间的优化整合更有可能,“例如中游管道板块、基础设施领域,可以尝试整合,向市场第三方放开。”
“与交通、基建领域相比,能源、电信等领域的央企重组合并的可能性较低。”民生证券管清友及宏观团队最新发布的研报认为,因能源、电信等生活性领域准入门槛高,垄断问题由来已久,如国内油价与国际油价脱钩、宽带与日韩等国相比网速慢费用高等,与这些领域的垄断直接相关,若央企整合后,将进一步提高垄断程度,不利于行业竞争和费用的降低,有悖让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改革目标。因此,这些领域央企同行业之间强强联合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整合将以上下游企业之间的纵向整合为主。
该研报称,“中石油、中石化直接合并可能性不大,因为如果合并成一家,那就是国家石油公司,我国是石油净进口国,一般为石油净出口国运用此模式。保留两家国家石油公司,有利于维护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此外,国有四大石油公司本身规模已过于庞大,公司治理尚不成熟,导致运行效率低下。如中石油的上市公司在全球范围拥有近55万名员工,是世界最大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的七倍以上,但2013年其营收为3610亿美元,而埃克森美孚同年的营收超过4200亿美元。其次,目前中石油与中石化旗下均有公司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员工激励计划,这些进行中的改革措施也增加了未来整合的难度。
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石油公司?
民生证券的研报认为,当前“合”仍是央企改革的大方向。但整合的步伐仍是稳健风格,“成熟一家,重组一家”,基本保持了一年两家的节奏。虽然南北车以及中电投和国家核电的整合,令市场对央企整合的预期空前升温,但从各方面分析来看,央企整合是一项难度极高的系统工程,如果图一时之快而盲目合并,后患无穷,以往已有过很多惨痛教训。所以,对中央来说,未来对央企整合必定是谨慎而有选择的推进,坚持“成熟一家,重组一家”的节奏。而对市场来说,相关主题必将经历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
而在中国到底需要1家还是3家、4家国家石油公司这个数字之外,也有业内人士更关注央企重组的质量和方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经济室主任朱彤发表在经济观察网的一篇评论文章中表示,“笔者不打算对这些拆分和合并方案一一点评,只想强调,对石油央企改革,以及实现央企管理部门一直孜孜以求的央企做强目标,拆分或合并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
朱彤认为,拆分或合并作为一种重构产业结构的手段,如果不配合政策和体制改革,让市场在油气资源配置中真正发挥决定作用,不仅无法解决我国油气产业因油气央企垄断所带来的问题,而且通过拆分或合并来增强国家石油公司竞争力的目的也难以实现。
一直以来,市场各方对国家石油公司改革的分歧一直很大。政府(和国资主管部门)推进国家石油公司改革核心目标一直没变,那就是要打造可以与国际石油巨头竞争和匹敌的中国国家石油公司。不同阶段的拆分、合并,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
“但事实证明,靠抑制国内竞争和牺牲国内效率的方式,15年来我们也没有培育出国家石油公司足以与跨国石油公司匹敌的竞争力。”部分学者、地方油气企业和民企希望通过拆分方式打破垄断,获得市场准入机会,消费者希望引入竞争降低油价,而具有垄断地位的油气央企则抱怨政府(国资委)干预太多,决策不灵活,不利于企业经营,希望进一步改革获得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朱彤表示,当前反映不同利益诉求的分歧、争论难以调和是很正常的。但真正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国家石油公司改革过去15年来的推进结果是:表面反映的是政府主导及其诉求(企业做强),其实实现的是央企的垄断利益最大化(大而不强)。
“新一轮国家石油公司改革如果依然局限在合并方案上做文章,恐怕在破除导致国家石油公司患上软骨病的行政垄断方面继续无所作为,走不出大而不强的轮回。”要防止这一尴尬局面的出现,就需要主导国家石油公司改革的政府有关部门能够跳出利益纠葛的局限,将改革的重点从“拆分合并”问题转移到“我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国家石油公司”,以及“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确保国家石油公司的商业目标和非商业目标各得其所”等根本性问题上来,尽量避免见招拆招式的改革措施。
简而言之,围绕培育真正属于“国家”和“全民共享”的国家石油公司,应成为是国家石油公司新一轮改革的逻辑起点。(编辑 徐炜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