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婚姻失衡问题应引起更大重视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中国的“剩女”现象在最近一些年占用了大量的舆论资源,但“剩男”却鲜有人关注,这是因为 “剩女”主要聚集在城镇,多以高学历与高收入群体为主,而“剩男”主要聚集在较贫穷的乡村,受到舆论关注的程度低。而最新公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指出,中国未婚男性多集中在农村地区,且分布在各个年龄组。
事实上,在计划经济时代,城市男性拥有户籍、体制内工作等,择偶具有优势,现在,农村男子在择偶上的弱势更多的是由“市场”造成的:因为中国城乡收入差别较大,人口大规模流动,尤其是年轻女子流入城市打工,并在城市结婚成家,留守农村的男子就会出现“剩余”。当然,也有大量农村男子进城打工,但是,他们大多数没有能力在城市扎根组建家庭,而年轻女子可以选择那些留在城市的男人结婚。
形成“剩男”的一个大背景是中国较为严重的性别比例失衡。根据统计, 截至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6782万人,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06(以女性为100)。这种失衡在重男轻女的农村地区更为严重,中国允许农民第一胎若是女婴可以生第二胎,但如果第一胎是男婴则不允许生第二胎。
婚姻梯度挤压也是造成农村剩男多的原因之一,因为当同龄适婚女性短缺时,男性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出现越来越多的“老夫少妻”现象,挤压到最后而无法满足时,就会出现城镇男性找农村女性现象。那些收入较低的农村男性就会成为婚姻梯度挤压的最后承受者,往往找不到配偶。
因此,目前在一些农村地区买婚比较猖獗,即人口贩子向更贫穷的山区或越南等其他国家寻找女性,进行买卖婚姻。尤其是那些大龄“剩男”或者残疾男子,结束光棍生活主要依靠“买媳妇”,这种需求造成一些犯罪现象,除了人身买卖外,“骗婚”也大行其道,让那些最弱势的家庭最后人财两空。
目前在大部分农村地区,女方结婚彩礼要价越来越高,这也是导致一部分无法承担彩礼的男性成为“剩男”原因之一。与城市年轻人由恋爱产生情感而组建家庭不同,这种有情感基础的婚姻在“彩礼”、“住房”等条件方面比较“现实”,但农村地区的很多人通过相亲而非恋爱结婚,没有情感基础,能否满足“彩礼”要求往往成为能否结婚的第一位因素。这也导致很多农民家庭因结婚而负债累累。
因为社会条件的变化,单纯抨击人们基于物质条件的势利婚姻观是无济于事的,但是,如何改变农村的生存条件,提高农民的收入,缩小各种社会不平等现象,并努力避免性别失衡的危机,都是政府和全社会应该做的事情。如果任由农村地区变成一个边缘区域,或会动摇我们这个社会的根基,发展农村、繁荣农村,是当下的必须。(编辑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