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银系遭外资沽空近腰斩 单日蒸发1288亿港元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刘浩 2015-05-22 05:20: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高银系遭外资沽空近腰斩 单日蒸发1288亿港元

导读

相比之下,高银系两只个股的沽空力量急剧增强。港交所数据显示,此前三个交易日,即5月18日、19日、20日,这两只股票的当日沽空数仅以数十万股计。

沽空高银系的主力来自外资。汇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岑智勇表示,据Powerticker大户盘路资料,高银地产的主要沽家是高盛、瑞士信贷,当日分别录得3996.8万港元及2062.1万港元资金净流出;高银金融的主要沽家为瑞士信贷,录得296.6万港元资金净流出。

特约记者 刘浩 香港报道

港股妖股正遭遇股价滑铁卢。

5月20日,汉能薄膜(00566.HK)单日暴跌46.95%停牌之后,次日,高银系两家上市公司高银地产(00283.HK)与高银金融(00530.HK)也断崖式暴跌,早盘暴跌超过五成,并遭遇大规模做空。

当日,高银系下午跌幅收窄。其中,高银地产跌40.905%或9.94港元,报收14.36港元;而高银金融跌43.339%或13.37港元,报收17.48港元。

换言之,高银系单日合计市值蒸发1288亿港元。

不过,在业界认为外资做空的同时,港股通渠道依然在大幅买入汉能与高银系。港交所数据显示,20日,港股通渠道透过特别参与者买入汉能1.13亿港元,而21日则买入高银金融6534万港元,超过卖出成交额5001万港元,呈净买入1533万港元。

遭遇急剧沽货

21日下午,在高银系股价跌幅收窄的同时,两只个股下午的卖空规模亦有所减少。从港交所卖空记录来看,高银地产全日卖空股数为885万股,而上午收市卖空成交股数已高达801万股;与此同时,高银金融全日卖空成交股为993万股,而上午收市卖空成交股票已达560万股。

相比之下,高银系两只个股的沽空力量急剧增强。港交所数据显示,此前三个交易日,即5月18日、19日、20日,这两只股票的当日沽空数仅以数十万股计。

沽空高银系的主力来自外资。汇业证券策略分析师岑智勇表示,据Powerticker大户盘路资料,高银地产的主要沽家是高盛、瑞士信贷,当日分别录得3996.8万港元及2062.1万港元资金净流出;高银金融的主要沽家为瑞士信贷,录得296.6万港元资金净流出。

岑智勇称,汉能薄膜前天跌势甚急,疑似被迫抛售,并已停牌;而高银系的跌势没那么急,而且交易频繁,疑似是大行(或其代表的机构)要沽货。

不过业界亦给出另一个解释。信诚证券刘兆祥指出,坊间不乏投资人手中持有汉能与高银系股票并通过孖展融资,在前日汉能暴跌后需要追加保证金,因此导致部分投资者被迫平仓。

21日,高银金融首席财务官接受外媒采访时称,“高银投资者可能是在兑现收益,就是现在,持股一年的人还是大有可赚”。

暴涨暴跌

高银系两只个股的暴跌,亦引起业界密切关注。

与汉能一样, 高银系两只个股亦是港股通的热门标的。

高银地产今年3月开始启动上涨行情,由4.08港元涨至20日最高位29.5港元,飙升6.23倍;高银金融的行情从今年1月开始,由7.5港元涨至最高35.4港元,不到四个月时间涨了3.7倍。

目前三只股票市盈率较高。“5·20暴跌”之后,汉能市盈率依然达38.98倍,而21日大跌之后,高银地产市盈率仍为59.86倍,高银金融更是高达166.16倍。

无独有偶,股权高度集中亦是三只个股的另一个共同特征。从汉能来看,汉能主席李河君持有汉能80.89%的股份,此前便有市场人士质疑,汉能是否符合港交所“公众持股25%以上”的规则。

高银主席潘苏通在高银系的持股亦较高。据港交所披露权益信息,潘苏通持有高银地产22.98亿股,占已发行股本64.41%;潘苏通持有高银金融49.07亿股,占70.33%。

而多位券商人士亦对记者表示,这三家企业的基本面亦并不算稳定,“很难明白业务发展模式”。一位香港券商人士称,这类股票可能会成为未来外资沽空的主要标的。

港股通渠道仍入货

而面对市场的各种猜测,汉能与高银系21日纷纷发公告称看好业务发展。

高银系两家上市公司发公告称,注意到股价下跌,但并不知道任何原因。而随后高银集团发布声明,指高银集团业务和营运一切运作如常。“财务稳健,资金和财务状况正常。”

高银集团亦称,主席潘苏通对旗下两间上市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所有管理层将一如以往地为公司提升价值,以为股东创造回报为目标。

而值得注意的是,港股通渠道依然在买入汉能与高银。港股通消息显示,昨日透过特别参与者参与的高银金融买入及卖出金额为1.15亿港元,其中买入金额6534万港元,卖出金额为5001万港元。

无独有偶,5月20日大跌的汉能薄膜发电,港股通渠道透过特别参与者进行的买入及卖出金额高达1.6亿港元,其中买入金额更是高达1.13亿港元,而卖出金额仅为4674万港元,延续了上一交易日净买入的趋势。

有港股私募人士表示,投资者如果目前持有部分港股中的小盘股,应做好风险控制。

(编辑:于晓娜,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yuxn@21jingji.com邮箱)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