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诚信刻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风险线路图 各国主权信用级差跨度大
见习记者 王晓 北京报道
尽管“一带一路”战略蕴含巨大的发展机遇,但其推动落地和执行仍将面临各方面挑战。而当前最大的风险即对沿线国家基本国情的不熟悉。
5月27日,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诚信”)发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风险报告》。报告选择“一带一路”沿线27个重点国家,覆盖中亚、东盟、欧洲以及中东、南亚和非洲等沿线必经区域,主要根据宏观经济实力、政府财务实力、对外偿付能力和事件风险敏感性等四个维度,对沿线国家的国情和风险进行具体刻画。
中诚信方面表示,“在目的国特定的政策环境约束下,核心问题仍是巨大的投资和资本运作如何实现收益最大化的问题。由于‘一带一路’的资本市场化运作,识别国家主权信用风险并动态跟踪是‘一带一路’实施的必要前提。”
记者据报告观察,沿线国家主权信用状况不容乐观,其中半数信用级别未达投资级别,且部分沿线国家存在主权级别下调风险。中诚信方面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国家经济领域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多边合作,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缓解局部的债务压力,最终有利于提升沿线国家的信用。
半数信用级别未达投资级
中诚信在报告中指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权信用级差跨度大。
报告显示,主要欧元区国家(除希腊主权信用为CCC,展望负面)由于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货币地位决定了主权信用级别普遍较高。部分中亚和东盟国家凭借丰富的资源及相对成熟的经济财政体系,主权信用级别也较高。
但是,“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大多数国家,由于内部面临政治稳定及经济转型的压力,外部面临经济再平衡和资本外逃的风险,信用水平表现相对较弱。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根据报告统计,在27个样本国家中,有15个国家的主权信用在投资级(BBB-)以下。中亚五国除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之外,土库曼斯坦等三国均处于BBB-以下,东盟九国近半数主权信用处于B以下评级,中东、南亚和非洲六国除印度为BBB级以外,其他均为B+以下评级。
报告指出,除欧洲之外,绝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处于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内部政局不稳,民主进程相对缓慢,政治体制矛盾重重。同时由于大多数国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显要,也是大国拼抢和施加影响的核心区域,地缘政治问题和宗教冲突突出,政治风险成为影响国内经济表现的核心因素。
此外,部分沿线国家存在主权信用评级下调风险。2014年以来中诚信先后对希腊、俄罗斯、泰国、土耳其等沿线国家下调了主权评级及展望。总体来看,欧元区内部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尤其是希腊面临严峻的财政和债务局面,主权危机和银行危机之间形成恶性循环。
报告尤其指出,部分国家事件敏感性和政治风险对主权评级影响突出。
在中东、南亚和非洲地区,肯尼亚国内权力斗争增加,安全风险较高。埃及政局持续动荡,伊朗内部腐败严重,同时与西方的长期对峙影响深远,政治安全风险较高。巴基斯坦国内政治依然存在不稳定因素,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
中诚信方面表示,“一带一路”各方面的合作,将通过金融为重要载体进行。
但目前,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支持力量不足,整体跨境金融合作层次较低。
中诚信报告指出,企业走出去除了需要银行的融资和结算支付等方面服务外,还需要更为完善的区域信用体系及多元化的金融支持。
但目前,金融对“一带一路”沿线建设支持不足。亚洲区域内的开发金融仍不能满足亚洲的基础建设资金缺口,我国金融机构走出去步伐也落后于企业。此外,区域金融合作缺乏长远规划,贷款业务集中在能源领域,不利于贷款风险缓释。我国企业的投融资模式不足,民营资本介入程度不够。而且区域金融信息不足。
对此,中诚信在报告中建议,我国必须从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三方面入手,提高区域金融合作水平,加强各国之间的金融联系,进行整体统筹和长远规划,构建以开发金融为主,覆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投融资体系,拓展和丰富投融资渠道,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动企业走出去。
加速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推动人民币从区域化迈向国际化。最后,通过参与各区域合作机制,如东南亚中央银行组织、中日韩央行行长会议等多边机制运行沟通,加强与沿线国家监管当局的沟通协调,扩大信息共享范围,不断完善区域金融安全网。
(编辑:李伊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liyil@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