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借风 开拓新兴中东欧市场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开幕:

宁波借风 开拓新兴中东欧市场

本报记者 王鹏善 宁波报道

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投资贸易博览会6月8日在宁波举行。本次博览会,中东欧16个国家200家企业参展,中东欧国家政要、驻华使馆代表近百名外宾出席,博览会推出投资合作项目131个。

由商务部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本届投资贸易博览会,是落实中国和中东欧16国领导人于2014年12月共同发表的《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贝尔格莱德纲要》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第一个以投资贸易为主题的综合性博览会。

参会的两方对于拓展对方市场的意图明显。而举办地宁波也希望能够通过这次博览会来促进宁波的进出口贸易,同时在“一带一路”的热潮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开拓新兴的中东欧市场,为日后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打下基础。

双赢的双边贸易

中东欧主要产品为特色的农产品和动物源产品,比如啤酒、葡萄酒、巧克力、工艺品、香草薰衣草精油等美容用品。

“这些产品绝大部分是适合老百姓直接消费的产品,但目前进口缺少渠道和推广。”大会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顾立群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另一方面,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宁波近两年年贸易额为1000多亿美元,其中只有1/3是进口,2/3是出口。出口占据较大比例的部分原因是进口产品主要以大宗商品为主,而全球价格下挫造成进口总额偏低。

顾立群认为,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互相拓展各自市场,对于宁波来说,不但是“走出去”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将优化宁波进出口结构,达到双赢的效果。

与会的波黑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外经贸部长沙罗维奇同样表示,此次贸易博览会将进一步拓展双方投资领域。

“长期以来,贸易顺差、投资顺差都是双方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相信我们借助相应的机制,未来将改变这样的格局,进一步拓展双方的市场,达到双赢的局面。”沙罗维奇在论坛上表示。

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双边贸易从2012年的521亿美元增至2014年602亿美元,增长了15.6%。其中中方出口由388亿美元增至437亿美元,进口由134亿美元增至165亿美元,分别增长了12.6%和24.6%。

此次博览会将连同第十七届中国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十四届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一同举办。推出的投资合作项目主要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旅游度假、机械制造、农业、食品、医药、能源、信息等产业,来自国内300余名投资商将参与对接洽谈,40余家中东欧展主要参展商还将与宁波跨境电商试点企业进行对接洽谈。

“宁波的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中东欧国家参展商与我们的跨境电商企业对接,将更加迅速和广泛地开拓中国市场。”宁波市商务委员会副主任刚勇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宁波的机遇

据官方数据显示,今年1-4月,由于受整体外贸形势影响,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有所下降。但在浙江,相对于吸引外资,对外投资的增速加快,而中东欧地区正在成为对外投资的新兴市场。

目前,中国在中东欧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有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中国同时也是中东欧地区绝大部分国家在亚洲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

国务委员杨洁篪在博览会的合作发展论坛上指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都在为挖掘新的增长动力而努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应该“相向而行”。

杨洁篪同时指出,中国将继续通过政府之间的合作机制,加强规划对接,比如政府之间的经贸合作委员会等机制来梳理、分析双方合作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

宁波亦希望抓住这一巨大的机遇。

在首届中东欧博览会举办前夕,宁波出台了《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若干意见》。这是国内首个由地方出台的,并专门针对中东欧合作的政府规划。

“首先宁波本身具有地理位置的优势,有大的港口,同时其经济总量也不低,所以综合起来,宁波在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来这样做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刘卫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

据官方数据显示,去年,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70万标准箱,超过韩国釜山跃居全球第五大集装箱港口,而今年有望超过2000万标箱。

对外经贸大学中国世贸组织研究院执行院长屠新泉认为,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的互补性很强,借助“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企业对中东欧的投资前景广阔,我国可以在中东欧扩大产业投资,建立分工清晰、联系紧密的产业链,更好地开拓欧洲市场,同时还将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编辑 吴红缨 如有意见和建议联系wangps@21jingji.com;wuhy2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老百姓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