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未来负责,补足乡村教师短板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刘波 2015-06-10 05:10:01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对未来负责,补足乡村教师短板

了解乡村教师的各种困惑和难题,提供贴心的解决方案

本报评论员 刘波

当教育问题再度引起全社会关注之时,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继续发力补足乡村教育这块短板。

支持乡村教师的一个基础性工作,也是起码的要求,就是要确保这个群体享有平等的地位,以及相应的物质待遇。《计划》要求统一城乡教师职工编制标准,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还指出,要依法保证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改革方向非常正确,就是乡村教师不仅不能受歧视,还应得到优待,才能扭转乡村教师群体人员僵化、老化的趋势。

对于如何改善乡村教师现状,中央和地方层面上都在积极探索和创新。在国家层面上,2006年启动的特岗计划,以及2010年的“国培计划”,都是积极有益的尝试。依据“国培”计划,大量优秀的乡村教师进入高等院校集中研修,在其脱产研修期间,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进入乡村顶岗实习,实现了教育人员的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地方层面上,许多省份对自愿赴乡村任教的高校毕业生补偿大学期间的学费,提高其积极性,为乡村教师补充高质量的新鲜血液。这些创新都应该得到推广普及,中央应当对地方尝试进行评价,通过加大转移支付等方式,鼓励那些地方层面行之有效的支持计划进一步扩大规模。

在精神层面对乡村教师的支持也不可或缺。在当前的社会剧烈转型时期,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强烈冲击,消费主义、物质主义和功利主义都在影响着乡村教师群体的定力,往往导致迷惘和彷徨。《计划》要求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这是满足其精神需求的一个途径。在大环境上,中国应该致力于重新形成健康的社会风气,重新发掘公益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价值,让那些愿意付出牺牲改变公共教育现状的有志之士不仅能安心投入他们选择的事业,同时能够得到全社会的认可和尊敬。

教育是百年大计,教育和劳动力素质的提升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基石之一。薄弱的乡村教育也会影响经济发展。乡村教师待遇问题使得该职业的吸引力下降,难以留住高质量的教育人才,而来自乡村的人才又大量涌入大城市,客观上造成了乡村向城市输血、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输血的效果。

要改变教育资源向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就必须由政府进行有效的介入和支持。未来,教育方面的财政支出应该继续适度向乡村教育方向倾斜,推动乡村教育的硬件与软件条件的改善。的确,乡村教育的振兴离不开广大教师群体的奉献精神,但充裕的物质保障也不可或缺。除了投钱之外,各级政府需要更深入地了解乡村教育现状,了解乡村教师的各种困惑和难题,提供贴心的解决方案,让这些文明的传承者、灵魂的工程师能安心投入到相对落后地区的教育事业之中,并让不同地区更平等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果实。

(编辑 祝乃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