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制造业的杭州路径: 力推“工厂物联网”
本报记者 姚建莉 上海报道
6月9日,杭州市召开全市工厂物联网推广应用现场会,作为“机器换人”的主要形式之一,“工厂物联网”改造热潮正在杭州掀起。
会议透露,杭州在即将出台的《关于推动工信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中,对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的企业,将按照项目实际投入的25%给予资助。并在条件相对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化工、生物医药和轻工等传统制造行业率先推广。
杭州市长张鸿铭在会上强调,工厂物联网基础是“互联网”,实质是“两化融合”,关键是大数据管理,其核心是智能制造。要大力推广应用工厂物联网,推动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工业企业提质增效,努力打造杭州制造升级版。
21世纪经济报道梳理发现,浙江全省各地多工厂已部署“工厂物联网”,推动“机器换人”升级制造业。
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世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指出,浙江企业生产的产品门类多,对机器设备的要求很高,对工厂物联网等的推动作用会更大。
几大传统行业先行推广
上述会议要求,以制造业领域为重点,全力推进100家以上工业企业的物联网示范应用,其中,条件相对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化工、生物医药和轻工等传统制造行业是先行推广的重点。
所谓工厂物联网,就是物联网技术在工业生产领域的具体运用,通过物联网数据终端将工厂中的人、机器、物料、产品等联网,实现实时感知、实时指挥、实时监控,被称为“机器换人”的高级形式,对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有较大帮助。
张鸿铭一行实地考察了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并召开现场会,浙江春风动力、杭州西奥电梯、浙江力太科技、浙江恩大施福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介绍了各自应用经验。
据了解,从事水冷发动机及摩托车制造的浙江春风动力,此前也遭遇了生产效率低下的瓶颈。2013年企业启动机器换人、导入物联网技术后,目前企业的人均生产效率提升30%、设备使用效率提升25%、库存周转率提升50%。
同样作为传统行业的杭州西奥电梯,在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后,一条柔性钣金生产线,原先每天需要8个工人“三班倒”,现在则实现了24小时全自动加工,每年节约人力成本175万元,生产效能提升了60%。
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兰建平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指出,工业物联网对杭州乃至整个浙江而言都影响重大,主要表现在抓住物联网技术机会,巩固原有优势;顺应新物联网产业机会,培育新优势;拓展新市场优势等几在方面。
零门槛申报技改补助
浙江“机器换人”的形式,主要包括部分环节的机器换人、整条生产线的自动化改造、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实现机器设备联网,即“机联网”、实现“厂联网”等。
几家企业负责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均表示,机器换人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的品质,质量提升会带来更多利润的增长,2013年,浙江全省工业企业利润增长15.2%。
尽管如此火热,“工厂物联网”的技改补助门槛却将不少企业拦在了“门外”。
此次会上透露,杭州“工厂物联网”改革申请技改补助门槛,将由原来要求投入千万元降至零元。
杭州市经信委表示,由于项目资金实际投入一般在几百万元以内,难以达到现有扶持政策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积极性。
如今,在技改补助“零门槛”之外,杭州市还提出,对实施工厂物联网项目的企业,将获取至少项目实际投入的25%资助。
会议还要求,区、县(市)在资金上也要对此类项目给予相应的配套支持,如果按照一比一配套,企业应用物联网后,其补助标准有望达到50%。
之所以力推“工厂物联网”,主要是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要素趋紧、环境制约加剧的大背景下,传统产业发展模式已严重受限,转型升级刻不容缓。
正如杭州市相关负责人在会上所说,工厂物联网虽是新生事物,但充满着强大生命力,“我们推进的力度更大一些、速度更快一点,转型升级的步伐就会迈得更加稳健。”
(编辑:耿雁冰,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yaojl@21jingji.com;gengyb@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