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的主、次要矛盾:
借势“黑天鹅”三推股权激励 再融资方案聚焦“数据能核实否?”
导读
本轮獐子岛引发市场关注,主要因为公司于2015年5月15日启动春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活动,抽测结果显示正常。这一消息一度被解读为“消失的扇贝又‘游’回来了”。不过,6月2日,獐子岛董秘否认了这一说法。
本报记者 张婷 北京报道
2014年因“扇贝去哪儿”成为年度著名的黑天鹅事件主角的獐子岛(0002069.SZ),在一系列“补救”措施之后,股价由当时最低下探至11.10元/股上涨最高至22.5元/股,实现翻倍。
6月10日,獐子岛发布关于《对“2014 年年报的问询函”的回复公告》,对于到深圳证券交易所一系列经营上的问题进行了答复,尤其是对于非经常性损益和存货两项市场关注的指标进行了解读。
从獐子岛的官方回应来看,2012年-2014年,公司底播虾夷扇贝尚不存在减值的风险。目前獐子岛已停牌筹划融资事项。
尚不清楚獐子岛并购重组的具体方向,不过此前,曾有卖方机构研报推介其“互联网+海洋”概念。
总裁办“抄底”还是“救市”
时隔半年,獐子岛的投资者仍然对令人措手不及的黑天鹅事件记忆犹新。2014年年末,獐子岛股价最低下探至11.10元/股。
獐子岛股价的第一次复苏,源自于公司的一系列“自救”措施。
复牌前的2014年12月5日,獐子岛推出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总裁办公会成员计划增持公告以及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吴厚刚表示自愿承担 1 亿元灾害损失与公司共渡难关,资金来源于以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方式减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
12月10日,獐子岛总裁办11人以11.27元/股的价格增持了179.1万股。此外,截至2015年1月22日,上市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已通过二级市场买入64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9%,均价12.3元/股。
实际上在此后一段时间,獐子岛股价跟随大盘牛市节奏,碎步上涨,表现并不突出。
2015年3月,獐子岛再度推出“灾后重建”措施。獐子岛发布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对应的标的股票数量为1000万股,授予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13.45元/股。总裁办的10名人员包揽了股权激励所授予的股份。
受冷水团影响,獐子岛2014年年报显示,亏损11.56亿元。2015年一季报显示,亏损缩减至912万元。
根据安排,獐子岛上述股票期权行权条件为,在2015—2017年的3个会计年度实现净利润分别不低于0.3亿元、3亿元和4亿元。如此测算,若业绩均能达标,獐子岛三年累计实现净利润达7.3亿元,大抵与受灾损失相当。
受众多“灾后重建”利好,2015年4月20日,獐子岛股价方开始走出一波行情。从4月20日收盘15.49元/股,最高至5月27日最高价至22.65元/股。
此前多次股权激励难产
早在2011年8月,獐子岛曾筹划过一次股权激励,将向包括3名副总裁在内的18名高管和其他核心技术人员124人的团队授予1000万份股票期权,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29.5元,与前一日收盘价29.51元几乎一致。
最终,首次授予股票期权的第一个行权期行权条件满足,但行权期内无激励对象行权;而第二个行权期和第三个行权期的公司业绩考核指标均未达标,不满足行权条件。
獐子岛于2014年4月26日公告,公司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失效并注销已授予股票期权。
2014年6月23日,獐子岛又再度推出了10亿元融资计划,拟以12.6亿元向6名对象募集约10-13.7亿元,獐子岛大股东和高管通过认购劣后资金参与此次定增,这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变相的股权激励。
但时隔近5个月后,深受“扇贝门”事件影响的獐子岛的定增融资计划以证监会的一纸“终止审查”通知书而“泡汤”。
目前,獐子岛再度筹划非公开发行股票相关事宜,自6月1日起停牌。
拥抱“互联网+”?
转型方向待观望
獐子岛此前一次增发发生在2011年上半年,融资规模为8亿元。随后,根据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对外披露的数据。2011年底,底播虾夷扇贝共耗费资金5.37亿元。而年报显示,2011年和2012年,獐子岛累计将5.1亿元的募集资金,用于虾夷扇贝底播项目。
此前獐子岛“黑天鹅”事件中,核销处理的,正是2011年以及部分2012年底播海域的扇贝苗种。
也是因此,市场对于目前獐子岛筹划的再融资计划的募投方向十分关注。
而在经历“黑天鹅”事件之后,獐子岛前些年一直主推的深海底播,但因为水深、水温、冷水团、底质,以及台风、风暴潮、气候异常等自然灾害或赤潮、溢油等环保事故等众多因素都会对区域养殖产品、和产品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光大证券一位投行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推测,下一步募投继续投向该领域的可能性不会太大。
从经营数据来看,獐子岛养殖品种单一,虾夷扇贝养殖面积和产量都占比较高。2013年、2014年分别占营业成本比重的28.31%、22%。其它海珍品海参、鲍鱼、海胆、海螺等均未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
由于目前二级市场给予“互联网+”估值非常高,因此不少业内人士猜测,獐子岛下一步战略可能向“互联网+”概念靠拢。
而在4月28日,獐子岛公布2014年年报,特别指出,在新常态下实施“互联网+农业”模式,包括利用大数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利用互联网交易提升农产品的交易效率、交易空间以及融资能力等。
恰在年报披露前后,申万宏源证券分析师赵金厚连发两篇报告,上调评级,看好獐子岛“互联网+海洋”策略。
其论据是,2013年起,公司先后登陆天猫、1号店等第三方电商平台,继而2014年与京东开展战略合作,探索“产品网上下单、公司向京东的合作便利店配送”的O2O模式,再进一步,公司在移动互联网端尝试微信商城股东体验活动,逐步支撑了经营收入的稳步增长。近年,公司已加速由食材向食品企业升级、由线下渠道主导向线上线下融合的O2O模式升级。
由于刚刚经历“黑天鹅”,新一轮獐子岛的再融资计划,其投向是否仍然存在“难以核实真实数据”等问题,仍然值得观望。
从一季报数据来看,獐子岛主要股东均有较大比例的股权进行了质押融资,资金饥渴较为明显。第一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质押或冻结股份占持股数量比63%;从这一数据了解到,长海县獐子岛褡裢经济发展中心、长海县獐子岛大耗经济发展中心分别为78%和35%。董事长吴厚刚质押和冻结股份占持股数量的67%。(编辑 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