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打造“长江上游科创中心” 科研人员股权激励“上不封顶”
本报记者 祖芙 重庆报道
在2020年把重庆建成科技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创新驱动示范城市,这是重庆在创新驱动发展上的定性目标。
近日,重庆市推出“1+X”的政策措施以全面实施创新驱动。 其中,“1”是重庆市近日出台的《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5-2020)》。“X”是指陆续将推出提高相关经费投入、发展众创空间、深化职称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激励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
除了上述定性目标以外,重庆还设定了六个定量目标,即全社会R&D经费(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超过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1.2%,技术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科研成果转化中的股权化率达到7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30%以上,万人有效专利拥有量达到50件。
而在3个区域目标中,两江新区被定位为重庆市创新发展的龙头,到2020年,R&D经费投入占比达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市比重达4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以上。
重庆意图借此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一是打造“10+50+600金字塔型”的企业创新体系,培育10家行业领军企业研发中心、50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600家市级企业中心,并对应实施差异化的“靶向”扶持政策;二是打造“联盟+中心+平台”的创新服务体系,即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一批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资源交易与共享云平台,加强创新成果与产业运用与市场需求对接;三是“3个1000家”创新创业体系,即1000家众创空间、1000家创新中介服务机构、10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
值得关注的是,重庆对成果转化收益比例和科研人员股权激励比例实行“两个上不封顶”,即:职务发明成果转让收益用于奖励科研项目牵头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收益比例不低于50%,上不封顶;科技成果作价份额可以不低于20%的比例奖励给成果完成人以及为成果转化做出重要贡献的管理人员,上不封顶。
重庆市经信委副主任居琰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地方在科创方面要取得竞争性的优势,必须要把相关政策集成起来,从人才、资金、氛围和环境营造等方面提出特色化的打造方式。按照重庆市的发展战略,重庆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将依托“6+1”支柱产业,“2+10”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布局创新项目。
而在具体操作中,重庆政府拟更多依靠整合现有资源。
相关官员介绍,以在高校中建立1000家众创空间为例,虽然每年重庆财政拟出资2亿资金,但更多还是整合现有的200多家创业平台和创业孵化平台,在硬件上则更多利用各科研园区和高校科研院所闲置的楼宇、厂房和仓库,以打造众创空间、众创工厂、众创咖啡、众创大街和农业园区新创天地等。
在美国每年大约只有4%~6%的新生创业家,因此,对于如何宏观把握众创空间风险等问题上,重庆市的官员表示,其间亦需要宽容失败的态度,但创业者肯定也能从失败的过程中学到很多东西;此外,在创业方向上,一定程度上的同质化不可避免。
在构建相关投融资体制方面,重庆亦有创新。首先是政府科技投入方式有“三转变”,由“前补助”改为“后补助”,补助与研发成果转化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率和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比率挂钩,改“直接补”为“间接补”,由补助企业生产建设活动向补助企业研发创新或购买研发创新成果转变,改“行业部门决策补”为“多维评价决策补”;二是设立多层次的投资基金,用好政府产业投资股权引导基金和战略新兴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等;三是设立重点创新型企业上市储备库,启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新三板挂牌培育计划,推动有条件的企业IPO,启动创新型企业增资扩股,稳步推进债权融资。
此前,重庆在全国较早开始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工作,但被指“无形资产大量沉睡”。此次除继续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之外,重庆还将力主推动科技保险,建立科技融资担保风险补偿机制,以鼓励金融机构支持企业创新。
(编辑:胡欣欣,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wangjing1@21jingji.com,huxx@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