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最早成立的子公司,中民投资本管理公司一年多来一直默默在资本市场耕耘,鲜有发声。直到本月15日,中民投资本在伦敦宣布,与不动产服务提供商第一太平戴维斯旗下第一太平戴维斯投资管理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合资成立投资管理公司,并共同发起设立专投不动产领域的“中民戴维斯欧洲投资基金”。
在伦敦期间,刘天凛接受了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他称与第一太平戴维斯这次的合作是为建立在伦敦的投资平台找到的“破冰点”;而中民投资本的战略方向,是以投行加投资双轮驱动,来促进产业与金融结合的集团业务发展。
他透露接下来中民投资本会有“更多这样的合作”,并半开玩笑称打算“给我们自己造点儿势”,因为公司会有“非常大的动作”,就在下半年。
第一单为何投入伦敦地产
《21世纪》:中民投资本在整个中民投的布局里是什么样的位置,主要做哪些投资?
刘天凛:中民投现在有几家子公司,大多数都是实业公司,中民投资本是一个平台性的公司,中民投最终的目标是产融结合,中民投资本所要做的就是以投行加投资双轮驱动,促进产融结合的发展。
中民投资本的主要发展方向有两个,一个是战略金融控股,在这个层面上,我们会打造一个全金融牌照的金控平台,积极去参控股一批有牌照的境内外金融机构,包括保险、信托投资银行、券商等,这是金融服务板块。
另一个是财务性投资板块,比如基于近一段时期二级市场向好,我们参与了大量的定向增发和IPO,中概股私有化退市、国内资产再重组的这一块我们也参与了一些。
在这些投资上,基本就是把握市场机会的一个布局。但是在财务投资背后,未来我们也希望能拥有一批优质的参控股企业实业,真正做到产融结合。
简单讲就是投了以后不卖,长期持有,要对企业形成一定的投后管理和控制,然后靠输出品牌、输出价值,发挥我们整个集团公司的协同作用,提升被投企业的价值,形成收益源泉。
未来我们会打造各种专业的基金管理公司,房地产基金管理公司是其中重要一项,我们还会有IPO企业基金,旅游产业发展基金,配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基金,未来可能还会设立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基金。
投资既是金融杠杆的放大器,又是培养项目成熟的孵化器、探路器,能够把更广泛的资源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网络资源覆盖,最终搭建一个坚实的平台,形成对中民投整个集团最有力的金融支持。
《21世纪》:在伦敦成立的这个基金更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财务投资?
刘天凛:我觉得伦敦的这个投资是兼而有之。首先就资产布局、分散风险而言,欧洲肯定是一个财务投资的首选之地;从战略投资的角度来讲,这个也是我们出海的第一站。
中民投从建立之初,就是期望能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服务国家“走出去”的战略。作为由全国工商联牵头成立、抱团取暖的市场化民营机构,在这个大环境下,引领民营经济,推动产业升级,这个是中民投的社会责任。我们这次出海,在欧洲找合适的投资机会,也是要响应国家的这种产业政策和方向。
《21世纪》:但是如果从你们在欧洲设立的第一只基金来看,你们是投入到了房地产,伦敦房地产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投资项目,不过为什么你们会选择房地产作为第一步投资?这跟推动国内产业升级似乎看不出有什么直接的联系。
刘天凛:有的时候投资是顺势而为或者机缘巧合的。你很难在这么大的一个陌生市场,很精准的说我想投什么,我要什么就有什么,在这个时点上很难做到。
所以既然我们有这样的战略目标和既定方向,那就要看从哪里切入最好。我们来到欧洲人生路不熟,很多法律条款,法规,包括保险、税务等等非常复杂,在这个地方投资,就要有合作的态度,避免土豪思维,就是我进来之后就是我一股独大,我来主导。在国际市场上投资,要找到适当的投资合作方式,要找到好的合作伙伴,双方能够有共同的企业文化、理想、发展目标,能够互补共赢,共同去开拓这个市场。
并不是说我们看准了就是一定要做房地产这个事情,而是我们在众多的投资项目中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觉得由简入繁,毕竟不动产、民用住宅等是我们比较容易接触的一些项目,市场有很多需求,价差合理,风险可控,我们把这个作为一个突破点,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并积累经验,然后再顺势去接触更广泛的投资平台,搭建自己的平台,进行更全面的布局。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21世纪》:为什么会选择第一太平戴维斯作为合作伙伴?
刘天凛:我们的投资标准和诉求非常明确。在欧洲投资,我们绝不是一个简单的LP(出资人),我们要通过投资,首先培养我们自己的团队;其次熟悉这个市场,广泛接触市场上的资源;第三能够吸收更多优质的投资理念、经验,甚至欧洲的资金,然后反哺我们国内的业务或促进国内的投资市场。
所以在这几个大的标准和愿景之下再去做选择就是一个层层梳理,去粗求精的过程。梳理出来能够跟我们合作的机构就不是太多了,然后再一家家谈。
我们需要的是什么?我们的投资能力不差,缺的是研发能力、投研体系、信息平台、资源渠道。按照这个标准衡量,第一太平戴维斯有强大的研究体系,在欧洲整体布局非常完整,基本上各个城市、各个地区都设了点,而且在地产领域掌握大量资产,拥有大量投资经验。
看好新能源、现代医疗领域
《21世纪》:听说这次有一批作为中民投股东的民营企业负责人也一起过来了,他们中也有搞房地产的。这次过来是跟着你们感受一下这边的市场,还是有可能追加投资?
刘天凛:完全有可能追加投资。在中国做房地产早期,基本上就是高歌猛进的发展状况,大家都做开发,举牌摘地,各种各样野蛮粗犷式发展,造成的局面就是供需缺乏把握。英国的房地产开发是由需到供,政府在规划上不追求GDP规模扩充,而是根据地区住宅需求拿地出来招标再开发,对于供需的平衡掌握得比较好。
首先,未来几年,国内房地产发展可能要面临拐点和转型,很简单的道理,一线、二线城市房子盖满了。其次,国内这一类固定收益的金融产品都不够丰富,所以在国内投资房地产只有名股实债、开发贷这几招,英国就有REITs(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能够很好地做资产证券化,这个也是我们想学习和引入的,就是能推动这些创新型金融产品在国内发展。
第三,对于投资的管理,国内做房地产投资,基本上还是一个土地证抵押,项目公司股权质押,纯债权,纯股权这种房地产投资方式也相对较少。
通过跟第一太平戴维斯这个地产基金管理团队的接触,我发现他们对这个行业的认识非常深,有专门的团队做住宅地产,专门的团队做商业地产,专门的团队做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还有团队专门做加油站、医院等,划分得非常细,针对每一种业态的了解程度也非常深,这在国内还远远没做到。
《21世纪》:这个基金首先是要投资伦敦黄金地带住宅,接下来会做商业地产吗?也会涉足欧洲其它国家的不动产?
刘天凛:没有说肯定要做,但是不排除。我们现在的重点是要加速改造提升自己,把内功练好,建设团队,积累经验。现在想的很多东西我觉得还是不切实际,不要把调定得那么高。
未来我们的着眼点绝不只是产品的规模,可能更高的追求就是如何架起这座资产和资本对接的桥梁,让中国和英国互通、互惠、共赢的桥梁,我觉得这个可能是我们的终极理想。
《21世纪》:在借助这个不动产基金搭建起来的基础之上,你们还打算建立哪些以伦敦为起点的其它领域投资平台?
刘天凛:现在国内投资人都在讲要找到风口,包括互联网+,新能源,这些我们都不排斥。什么东西是在欧洲这块土地上已经生根发芽、有美好前景而国内可能还欠缺的,能反哺国内技术、人才等等,这都是我们可以考虑和讨论的。
比如说现代医疗领域,像精准医疗、干细胞移植这些概念,都会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起到重大改变和提升,这些产业都需要提前布局。对于金融,我的理解,无论产品还是投资,都是没有专利权的,要在这个市场上想得比别人早一秒,动手比别人快一秒,是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