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财经 - 国内经济 - 正文

江北国家级新区获批将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7月2日,国务院批复南京江北新区升级为国家级新区的文件(以下简称“批复”)公开,江北新区成为中国截至目前的第13个国家级新区,也是长三角继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第三个国家级新区。

江北新区位于长江南京段以北,与安徽多个地级市以及省内扬州市接壤,包括南京市浦口区、六合区和栖霞区八卦洲街道,规划面积788平方公里。批复中称,江北新区要与上海浦东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等联动发展,逐步建设成为自主创新先导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南京大学长三角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志彪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江北新区获批,意味着南京跨江发展战略正式获得国家的支持和承认。批复称,设立并建设好南京江北新区,对于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培育东部沿海地区率先转型发展的新增长极具有重要意义。

“后青奥时代”南京战略支点

批复中提出,江北新区是长江经济带与东部沿海经济带的重要交汇节点,区位条件优越、产业基础雄厚、创新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承载能力较强,具备了加快发展的条件和实力。

“从整个苏南地区看,南京江北地区目前具有最重要的开发可能和发展价值,特别是在土地利用上。”刘志彪说。

批文指出,要充分发挥南京江北新区在创新驱动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苏南现代化建设和长江经济带更好更快发展。

本次国务院批复的江北新区为788平方公里面积,但从南京实地的区划看,上述区域约为2400平方公里。

根据南京官方的解释:国务院批复的规划范围,是在综合考虑自然地理、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功能等多种因素上确定的,也是未来新区功能布局和重要开发建设范围,而其他区域主要突出生态保护和生态型经济发展,这充分体现国家级新区集约集聚发展的原则。

目前,南京面临着开发空间和经济快速增长的矛盾。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江苏省国土开发强度研究报告显示,早在5年前南京剩余开发空间仅为1.93%。而在经济增长上,南京确定了2015年冲破万亿的GDP目标。

根据官方的解释,从南京自身发展来看,江北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良好的产业基础、突出的创新能力和广阔的空间腹地,是“后青奥时代”南京新一轮发展的战略支点。

从南京近些年的发展来看,西、南、东片区已经成熟化开发,由此可见,随着江北新区进一步开发开放,其土地得到更为有效的利用,上述矛盾或将得到缓解。

跨江通连问题待解

根据南京官方发布的定位,南京江北新区的建设也将是江苏对接国家战略的需要,其不仅是“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江苏增长极,更是向北辐射带动苏北、苏中地区发展,向西影响带动中西部的开放门户。

但南京作为江苏唯一同时拥有长江南北岸线的城市,江北的多个国家级新区虽成长显著,但其开发成本仍受限于桥隧的收费。

目前,除了最早的南京长江大桥外,近些年新建的通道均持续收费。位于江北的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一位官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南京在同一个省辖市内两个不同的行政区之间收过桥过路费的情况在全国范围来说较为罕见。“只有桥隧不收费才能将江北新区真正的发展起来。”

多位受访学者指出,在进一步优化南京跨江发展战略的实施措施上,应该尽可能促使过江通道免费,这是降低参与开发主体的运行成本的关键措施之一。

“开发区造就的优惠政策、投资洼地模式,已在全国成熟,如果不创新或不再进一步降低成本,江北新区很难发展起来。”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田伯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参与南京长江二桥融资机制设计的南京卓远咨询公司总经理吴健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从理论上可以对过江桥隧免费之后的开发模式进行设计,厘清市本级、江北新区等各自分配机制,但这需要更高层级的协调。

此外,虽说江北新区获批,但原有的浦口区、江北新城、国家高新区以及多个重量级央企等都有各自的“底盘”,之间如何配合还有待进一步磨合。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