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希腊危机需要一点人道主义
本报评论员 刘波
7月6日凌晨希腊公投结果公布,超过61%的人反对债权人建议的改革方案。这其实是齐普拉斯政府和“三驾马车”的一场悬崖对决。欧洲方面曾试图通过暂停援助、警告公投结果为“否”可能导致希腊退出欧元区等方式来影响公投结果,但最终结果确认,希腊人对紧缩政策确实受够了,以至于他们甘冒退出欧元区可能导致的混乱。这说明,紧缩确实给希腊人的生活造成了极大伤害,因而在考虑希腊危机的解决出路时,需要一点人道主义的考虑,照顾希腊普通民众的利益。
追根溯源,不可否认,希腊政府2009年之前公共支出过高,政府举债过度,财政政策不负责任,负有很大的“原罪”,长期而言希腊确实需要一些艰苦的结构性改革。但是,短期里希腊首先需要恢复元气,这需要它采取一定的宽松政策,至少是拥有经济决策自主权。然而,属于欧元区的希腊没有独立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方面又被套上了“紧箍咒”,使其经济无法复苏。
债权人指责希腊固执,不选择“正确道路”,自食其果。但按照债权人最初的说法,希腊按其药方服药之后,几年就可以恢复经济增长和债务偿还能力,而事实却是希腊经济每况愈下,失业率高涨,社会陷入失序风险。事实上,许多国际顶级的经济学家,如斯蒂格利茨、克鲁格曼、萨克斯等,都反对这种政策,并建议希腊人在公投中投“否”。退一万步讲,债权人在纸面上设计出再完美的政策,也需要放到希腊的现实中去看效果,而不能把人当成某种政策的试验品,不顾紧缩政策造成的普通人福祉损失,强行要求兑现还债。
目前为止的“救助”方案,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让希腊人勒紧裤带来满足债权人。事实上“三驾马车”提供的很多援助(其实是需要付息的贷款)的一大部分是用来还债的,是在保护欧洲银行的利益,没有多少惠及希腊普通人。从道理上讲,对债权人的无限保护不一定是合理的,因为他们在危机前错误地低估了希腊的风险,应该为决策失误承担一定的责任。
所以,希腊也许确实需要一定的债务减免,希腊政府也想通过公投结果迫使债权人屈服。当然欧洲也有其苦衷,因为如果对希腊提供减免,可能让其他南欧国家以为举债可不顾后果,可能导致欧元区的财政纪律荡然无存。这一考虑固然是合理的,不过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让希腊人摆脱这种绝望的困境。
深层次看,希腊经济虽然体量很小,但它暴露出了欧洲经济与政治制度的一些根本性缺陷。欧洲各国在经济状况千差万别,金融、财政、政治等制度不统一,且未形成共同身份认同的情况下,货币一体化就先行一步,埋下了今日危机的祸根。结果,本意是增进团结的欧元,却造成了欧洲国家之间的日益疏离,这从德国与希腊两国民间敌对情绪的升温中就可见一斑。希腊危机拖延到现在,已没有完美的解决方案,只能是一种有限度止损,而这既需要经济考虑,也需要人道主义的考虑。(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