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的底线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救市”的底线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这段时间,有关部门纷纷出台稳定股票市场的措施,人们通俗地称之为“救市”。但稳定市场与救市这两个概念之间,其实存在微妙的区别。一些投资者想象的救市,是政府推动股市上涨。而有关部门稳定市场,并不是为了维持市场单边向上。那它们的目标是什么呢?7月8日央行新闻发言人的一则声明清楚地说明了意图: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所谓系统性风险,就是整个金融体系可能面临崩溃的风险。区域性金融风险则是局部的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是通过风险的蔓延和传染形成的,一些机构崩溃导致更多机构面临崩溃风险,首先发生在局部,然后扩展到全局。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一次系统性风险,最终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欧美国家的政府被迫出手救助金融机构,防止风险继续蔓延和传染。

6月中以来A股的快速大幅下跌,让一些人联想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他们指出,由于杠杆已被普遍使用,这次股市下跌与之前都不一样。杠杆资金通过场外配资、伞形信托、融资融券等三大通道进入股市,很多投资者是用借来的钱炒股,有的杠杆倍数高达5倍。当股价下跌时,风险可能从投资者向配资公司、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以及银行蔓延,进而从股市蔓延到整个金融市场,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

如何阻止这种蔓延发生呢?一个办法是救市,使股价维持上涨,至少不较大幅度地下跌。另一个办法是在蔓延的路径上设置防火墙,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做好风险防范,并使整体杠杆水平降下来。这两个办法实际上都被使用了,有关部门稳定市场的措施减少了融资盘爆仓的风险,中国金融机构历来对风险防范比较重视。因此,股市下跌风险向金融系统大肆蔓延的可能性并不大,目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可能性较小。

相比之下,我们更需要警惕无底线救市的思维,防范救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系统性风险。有关部门已经组织了很多资金入市,但有人还觉得不够,希望央行能为救市提供更多流动性。有人还提出,应该使证券公司允许融资客户出现担保比例不足的情况。这些其实都是加杠杆的建议,而且会导致道德风险——投资者应该自担风险,如果当他可能出现损失时,就有外部力量救助,那他就不用完全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他的风险偏好会越来越高。

全球金融危机告诉我们,高杠杆和道德风险是导致系统性危机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救市”应该以不增加杠杆和纵容道德风险为前提。整体来看,有关部门在稳定市场的过程中,对杠杆的使用比较谨慎。而两市融资余额也从6月的2万多亿元下降到1.5万亿元以下,杠杆水平已经显著下降,这么看,“救市”到目前为止还是成功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