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源疏解实质性推动:北京高校密集入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张梦洁 2015-07-15 05:55:2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外迁规划制定中

教育资源疏解实质性推动:北京高校密集入冀

特约记者 张梦洁 北京报道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加速推进,北京的高校等教育资源疏解迹象显露。

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北京化工大学北戴河新区校区将于今年8月开建,同时北京科技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等也将在北戴河新区建设新校区。越来越多北京的高校选择在河北、天津内两地调剂资源,北京教育资源疏解显现实质性进展。

早在今年北京两会期间,北京市教委就曾表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中,首都高校外迁的总体规划正在研究,相应的规划也会配合产业的转移和人口的疏解。

“(规划)还在制定中。”接近北京市教委的一位人士透露说。

津冀承接高校转移加速推进

河北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已经成为了诸多在京高校考察的重点区域。1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就新校区项目推进到北戴河新区座谈;3月24日,北京科技大学到北戴河新区考察;5月27日,北京化工大学副校长王贵一行到此就新校区选址进行考察;6月28日,北京邮电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8所北京高校负责人在此参加北京高科大学联盟与秦皇岛市政产学研对接会。北戴河新区的北京高校落户热,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北京教育资源疏解的一个缩影。

除了高校之外,北京的一些基础教育资源也选择出京落户河北、天津。7月9日,北京市八一学校保定分校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举行;今年9月,由北大青鸟文教集团与廊坊益田集团签约合作建设的北大附属廊坊益田实验学校将正式招生。

“最近不管是北京大中小学的转出层次,还是北京教育资源的转出频率、密度,都明显高于之前。”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李峰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说,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未上升至国家战略之前,北京高校转出基本都是单点突破,而且转移到津冀的学校也比较少。

“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一个抓手是产业,另一个抓手就是人口,而要疏解人口就必须要与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疏解相同步。”李峰认为,从当前的趋势来看,北京首先转出的教育类型,应该是职业教育,因为职教与市场化对接更明显,受行政因素影响相对较小,搬迁更快更容易。

北京市教委主任线联平在年初接受访谈时曾明确表态,目前京津冀三方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这种可行性会更强一些。“因为河北也好,天津也好,他们的产业发展是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而北京在这方面有自己的优势和潜力,我们可以加强合作。”

弥补河北高水平高校短板

在京津冀三地中,河北的高校教育资源最弱。在河北的高校中,新建本科和高职教育较多,211高校则屈指可数。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北京所拥有的众多高层次的高等院校,北京211、985大学数量在全国都居首位,而且211大学数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河北一所大学的教师认为,河北作为人口大省,但教育资源有限,尤其是在高水平大学上,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河北的学生上高水平大学的机会减少很多。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令在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供求失衡的河北,迎来了崭新的契机。

此前,北京高校更多是在北京行政区域内调配资源,比如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都将新校址选择在了北京昌平沙河,分校区建在河北的凤毛麟角。

根据民盟北京市委的调查,要实施京津冀高等教育区域合作,除了京津冀三地政府主体外,还包括其他14个部委主管部门,共计17个办学主体,各地的教育政策都明显透出或浓或淡的地方保护色彩,阻碍了高等教育资源的梯度流动和跨地区的合作。

“即使新校区建在河北,但若交通等硬件设施以及师资、就业等软服务上跟不上的话,在河北上学的学生还是会回流北京。”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所长王晓燕表示,这需要出台国家层面的规划来引导,一方面,河北要增强教育环境建设,另一方面北京也需要积极支持做好疏解的姿态。

(编辑:胡欣欣,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18792852721@163.com,huxx@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