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形势的潜在隐忧不应忽视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就业形势的潜在隐忧不应忽视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71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1.8%。调查失业率在5.1%左右,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并好于预期。

这似乎有悖于传统的认知,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就业竟然没有受到影响,甚至在东部一些制造业基地,即使工人薪资年年增长,也一直存在某种程度的“用工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人口红利的终结,实行计划生育后的“90后”一代走向社会后,年轻劳动力的数量相比会有一个大幅下滑;其次,农民工开始大规模返乡就业。

应当说,人口红利的终结确实存在,因为劳动力供给会因为计划生育出现一个断层,再加上中国经济规模的膨胀带动用工需求,会突然造成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这也是近期有关部门吹风全面放开二胎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这不仅涉及人口红利的问题,也会加剧老龄化的严重程度。

农民工大规模返乡就业是近几年的事情,其重要原因在于,2008年后的大规模经济刺激,使得三四线城市成为巨大的工地,而且在随后的几年,除了建筑业能够提供更高的薪金之外,制造业因产能过剩难以给出诱人的报酬,这就导致劳动力向建筑业流动,建筑相关就业的高收入也带动了三四线城市的服务业与消费。应当说,返乡农民工主要从事服务业,而这又与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有关。

目前就业貌似稳定并强于预期,但是暗藏着不利因素。首先,中国工业领域存在大规模的产能过剩,但是,在考虑地方利益和社会稳定之后,绝大部分过剩的产能并没有被淘汰,即使亏损也继续维持。这些落后企业的工人尽管依然在就业,但很难持续,因为亏损企业的落后产能最终必定会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潜在的失业问题只是暂时冻结,而且依靠着某种无法长期维持的补贴。

此外,农民工返乡就业的高潮已过,三四线城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就业增长与稳定,主要依靠地方政府不断增长的债务维持,而这种债务增长不可持续,当那些地方政府投资的工程相继竣工,基础设施也不断完善后,中小城市就会失去经济增长的动力。现在主要靠地方政府投资以及当地居民消费,而消费(收入)又依赖地方政府投资,所以,一旦地方政府投资减少,就业机会也随之减少,消费也会受到影响,并影响服务业市场。

可以看出,目前就业市场稳定的重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实质性推进还不够,一旦真正启动“去过剩产能”的进程,会有大量工人失业,而债务问题也限制了地方政府投资,也会冲击当地的就业。应当说,中国劳动力结构中低端劳动力占比重过大,而经济转型升级需要高端人才更多,所以,经济转型对就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中国政府除了提高失业保障水平之外,应该尽快的加强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不仅有利于产业升级,也避免对就业市场造成过大的冲击。(编辑 刘波)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