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并防范市场中的投机力量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在这一轮股市巨震中,股指期货与杠杆融资成为放大波动的主要工具,很容易被利用来通过做空赚取巨额利润,市场上的“阴谋论”也因此长久不散。据悉,警方已经发现上海个别贸易公司涉嫌操纵证券期货交易等犯罪的线索,正在依法开展调查。
在一个大规模运用杠杆的市场,市场的集体行动本身就会放大上涨或下跌的力量,具有很大的破坏力,而引起市场行动的可能只是信心的消失或者负面信息意外暴露,用“阴谋论”来解释这种集体非理性的行动并不可靠,尤其是将做空力量视为“国际敌人”的一种破坏手段,更不可取。
但是,这不代表市场中不存在具有破坏性的投机资金的存在。一些人往往利用市场缺乏有经验的、理性的投资者这一缺陷,利用市场不熟悉的操作手段进行投机。比如在股票市场,做空的前提是做多,这些资金可能利用投资者的过度乐观心理,通过操纵某些明星股产生带动效应,将指数拉至高处,然后在期现货市场反手做空。
以日本为例,日经指数从1989年12月29日最高点38915.87持续跌到1990年10月1日的20221.86,大跌力量主要来自股指期货。日本在1988年9月推出股指期货交易,但大部分券商都不从事期货套保,而是利用传统推动股价上涨的方式牟利。当股市大跌的时候,即使监管部门也不清楚股指期货投资者拥有多少现货余额,市场一片茫然。事后发现,对指数下跌起到较大作用的是一些交易稀缺的成分股,而且在大跌中利润大幅增长的是美资公司(比如所罗门兄弟亚洲公司上涨了39%),日本四大证券公司则现巨额亏损。因此,当时日本也出现了一些“阴谋论”,认为是外资(主要是美资)公司导演了这一幕。
在中国此次大跌当中,5月18日刚刚推出的中证500主力合约IC1507被认为是暴跌元凶。由于中国中小板和创业板股价泡沫化,且使用场外配资非常严重,当有资金在IC1507砸盘,就会带动现货杀跌,由于小盘股筹码高度集中且杠杆较高,出现大跌时几乎无人接盘,造成集体恐慌。在去杠杆与流动性消失的双重打击下,整个市场出现大面积跌停。我们无法确认除套保之外是否有投机资金涉嫌做空市场,但从三大期指特别是IC1507不断跌停看,似乎有投机势力存在。这与日本当年发生的情况类似。
在一个开放的市场之中,总会有资金利用市场缺陷进行投机,甚至还有资金趁其他国家收支失衡之机进行货币投机。比如亚洲金融危机期间,国际对冲基金就是利用泰国等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存在外汇储备过少而短期外债过多的缺陷,对其货币进行攻击。这些投机性资金在游戏规则限度内利用了别国不利的形势,给别国造成了损失。但是,他们无法单独主导大局,他们成功的前提是市场存在漏洞。因此,从积极的方面看,这些投机性力量的存在也可以引起人们的警惕,促进市场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