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亿净资产撬动万亿投资 “高杠杆”证金公司如何还本付息?
导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前述证金公司的债务发行和同业拆入均有人民银行提供信用保证,这也意味着,若证金公司陷入权益类投资无法退出,导致偿还能力或流动性不足时,央行可为其代为偿还。
本报记者 李维 北京报道
在本轮救市大行动中,担负着稳定资本市场任务的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证金公司),似乎已悄然从介于监管与市场定位间的信用交易供应商,蜕变为融资规模已突破万亿级“操盘巨人”。
截至7月13日,证金公司已从商业银行体系处获得的同业授信规模已不少于1.28万亿元;此外,证金公司还通过银行间市场发行了规模达800亿元规模的短期融资券。
而在巨量融资规模的背后,用于证金公司利息偿还的现金流来源如何保证,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证金公司在2013-2014年期间,存在平均每年不少于10亿元的净利润,但这一盈利结果是建立在现金流较为稳定的转融通业务基础上形成的。
而在稳定市场政策仍在持续的当下,证金公司在二级市场上大举加码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投资,而该类市场操作能否在未来形成用于偿还融资的现金流,亦存在不确定。
证金赚了多少钱?
作为眼下资本市场中最大的维稳力量源,证金公司在获得万亿级融资的背后,其近两年的业务与经营状况或正被市场所关注。
若从证金公司近两年的财务状况来看,在A股信用交易机制的不断成熟下,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实现了较为可观的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得的一份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证金公司总资产为883.42亿元,其中负债总额约为680.37亿元;被确认的营业收入为13.14亿元,净利润则为7.70亿元。
而在此后的2014年,证金公司在资产负债表得到扩张的同时,经营业绩也出现了成倍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证金公司资产总额突破了千亿规模,达1266.12亿元,负债总额为963.23亿元,而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则分别达31.32亿元和21.81亿元,分别较此前一年增长138.36%和183.25%。
事实上,证金公司在2014年“业绩爆发”的原因可能包括并不限于三个。
其一是缘于2013年底,证金公司股东方对其的增资。
2013年第四季度,证金公司的七大股东——上交所、深交所、中金所、郑商所、大商所、上期所及中登公司对证金公司完成了第二次增资,彼时的实缴额合计约为79亿元。
七家股东中,上交所、深交所、郑商所和中登公司分别有10亿元、10亿元、5亿元和16亿元尚未发生实缴,而这认缴的41亿元缺口则在2014年5月末完成了补缴,而从2013年底到2014年中的120亿元的“补血”,无疑为证金公司业务开展提供了弹药。
其二则来自于转融通市场规模的扩张。Wind数据显示,2012年底转融资的规模尚不足百亿元,截至2013年底,转融资规模增长接近6倍,达574.71亿元,随着次年牛市行情的启动,该规模更是在2014年底达到了1037.09亿元;而在转融券方面,其在2014年的余额也达到107.52亿元,同比增长49.1倍。
“转融资和转融券还是有比较大的市场空间的。”北京国资旗下一家大型券商营业部负责人坦言。“特别是转融券,无论牛市还是熊市,融券的需求都很难被满足。”
事实上,在今年信用交易如火如荼的上半年时间,转融资与转融券的增长也并不平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转融资与转融券的余额分别为1093.80亿元和186.87亿元,较去年底分别增长5.48%和73.80%。
证金公司业绩爆发的第三个原因,则来自其非主营业务收入的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数据显示,在证金公司2014年实现的规模为31.32亿元的收入中,主营业务收入约为18.55亿元。
这也意味着,2014年的证金公司在转融资、转融券等主营业务扩容的同时,还完成了12.77亿元的非主营业务收入。而有分析人士认为,该部分收入与其部分持仓证券在2014年股指上涨期间公允价值被带动有关。
证金如何还本付息?
值得一提的是,在承担起稳定资本市场职能后,证金公司的体量与意义或已发生质变。
据证监会披露,7月9日证金公司股东再次进行注资,将其资本金由此前的240亿元提升至1000亿元,该笔资金完成实缴后,证金公司的净资产有望超过1062.89亿元;若比照2014年的负债率进行同比计算,证金公司的负债总额对应的数字应该是3380.13亿元。
但实际上,证金公司所获得的债务性融资规模要远胜于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日前从接近某国有大行人士处了解到,截至7月13日,证金公司已从包括招商银行、农业银行等在内不少于17家商业银行处获得了总额达1.28万亿元的同业拆借额度。
无独有偶,7月9日,证金公司还曾完成规模达800亿元的短期融资券的发行,该笔短融券的期限为三个月,发行利率为4.5%。
若以此合并计算,证金公司的融资余额累计将超过1.3万亿;而另据媒体报道,截至上周末,证金公司的授信额度已增长至2万亿。
这也意味着,伴随着此次股灾带来的稳定市场需求,证金公司仅仅用数周时间,便从一家总资产刚刚千亿元、年利润约20亿元的两融“做市机构”演变成一家总资产已超万亿级的“巨人”。
而伴随着稳定市场“弹药”需求的提高,其融资规模也不断猛增,但需要注意的是,证金公司以部分资金开展股票、基金等权益类资产的投资和申购,或将对其融资偿还带来不确定性。
为稳定市场和缓解流动性危机,证金公司资金一方面在二级市场上大举买入相关个股,另一方面也在场外对ETF、股票型基金产品进行申购,但由于该类资产价格波动风险较大,其或将对证金公司的偿还带来不确定性。
“融资用在了基金、股票等权益资产的投资和申购,但这类资产的市场风险较大,证金未来的债务如何偿还显然是个问题”,北京一家中型券商非银金融研究员指出,“就算不考虑本金也有利息,1万亿的规模按照4.5%算半年也要200多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透露,证金公司在融入资金的使用上,亦有一部分资金以证券质押形式向证券公司自营账户提供再融资,使该类融资最终将体现为证金公司的利差收入,进而形成还款保证。
“证金公司向券商提供了2600亿元的授信给自营,这部分资金券商是要给利息的,这里面能做定价转移”,一位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但并不是说立刻会给到券商,而是随用随借,而且证金的额度也不会长期使用,这个流程是券商向证金申请,然后银行再给证金,理论上证金就像一个打通商业银行和券商的连接通道。”
而另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前述证金公司的债务发行和同业拆入均有人民银行提供信用保证,这也意味着,若证金公司陷入权益类投资无法退出,导致偿还能力或流动性不足时,央行可为其代为偿还。
“证金公司如果无法还款,央行会为它兜底的,代价是开了这个口子,对资本市场有一定的道德风险”,前述接近监管层人士表示,“其实证金本身也是有业务的,所以最理想的情况还是证金公司通过盘活自身流动性,自行偿还。”
(编辑:简俊东,jianjd@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