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A扩围谈判的示范效应
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 可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
本报评论员 刘波
7月18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54个谈判国达成一项临时协议,同意《信息技术协定》(ITA)扩围,将更多IT产品纳入降低关税清单。清单所涉的IT产品的年贸易额达1万亿美元。各国有望于本周五签署正式协议。如果最终协议顺利达成,那么ITA扩围将是20年多来WTO框架下降低关税谈判所取得的最大成果之一。据美国半导体产业协会预计,该协议将每年为全球GDP增长贡献1900亿美元。
早在2004年中国就超过美国成为全球信息技术产品的头号出口国,所以,中国无疑是这次扩围谈判成功的一大获益者。这次妥协的达成充分表明,中美可以在WTO等框架内展开更多共赢性的合作。比如,去年7月中国、美国、欧盟等14个WTO成员国启动了环境产品协议谈判。同时,主要由美国和欧盟牵头的WTO服务贸易谈判也在推动之中,中国也对此感兴趣。中国已明确表示,对于WTO框架下的各种多边、诸边谈判持开放态度。本次ITA扩围谈判的达成将为以后的此类谈判构成良好先例。
不仅如此,这对中美之间的双边协议也将产生示范效应,比如正在谈判中的中美投资协定。对于美国主导并带有一定制衡中国目的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中国目前也保持着积极的态度。中国是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受益者,同时通过对外开放来倒逼国内改革,也是30多年来行之有效的一条重要经验。中国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和调整,可以发挥中国的比较优势,为国内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本次ITA扩围谈判的达成就是一个很好的注脚。
当然也要看到,在未来的谈判中,中国必须考虑到自身的技术优势与劣势,尤其是IT产业核心技术掌握仍较少、国际性品牌匮乏的现实,充分考虑到国内产业的承受能力,循序渐进地谨慎前行,合理保护国内市场,在此基础上争取更有利的国际谈判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