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或进入平台期 日央行内部对“宽松”效果意见不一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姚瑶 2015-07-22 06:16:5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日本经济或进入平台期 日央行内部对“宽松”效果意见不一

特约记者 姚瑶 上海报道

7月21日,日本央行公布6月18-19日货币政策会议纪要。该次会议纪要显示,日本央行委员对量化宽松意见不一,鉴于欧美提高利率导致日本国内长期利率上升,多名货币政策委员指出“大规模货币宽松的效果可能递减”。

“一些委员认为,鉴于长期利率已暂时升至0.5%-0.6%区间,表明QQE的效果可能正在减弱。”会议纪要显示。另一方面,也有数名委员指出,和海外相比,日本国内利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认为大规模宽松的效果“依然较大”。

另外,会议纪要显示部分委员认为日本经济或将在第二季度暂时放缓。

二季度日本经济继续疲软

据路透社7月21日发布的日本短期经济观测调查显示,7月日本制造业信心指数增长受到抑制,服务业情绪指数出现了本年度以来最大跌幅,零售业情绪指数也出现了大幅下挫。

“预计日本经济第二季度将出现收缩。若此次大跌的服务业指数意味着私人消费的进一步虚弱,那么本季度的经济可能也将继续停留在疲软地带。”巴克莱银行经济学家Yuichiro Nagai表示。

日本内阁府7月21日将该国5月经济现状的同步指数由109.2下修为109,环比下降2%,并维持内对经济总体形势“显示处于停滞”的评估,该指数为两个月来首次恶化。另外,日本5月领先指数(预测数个月后经济走向的指数)为106.2,时隔2个月环比下降0.2点。

据悉,这是日本内阁府自去年8月以来首次下调经济总体形势评估。

除上述不明朗的内需前景外,会议纪要显示,有委员对外需表示担心。有意见认为美国经济复苏“并不十分强劲”,也有意见认为中国经济持续放缓,两者将对日本出口增长造成拖累。

“以中国为中心的亚洲市场近来表现并不是很好,另外我们也没有感觉到国内需求有所复苏。”一位化学制品制造商表示。

通胀预期太过乐观

上周,日本央行公布了最新利率决议,决定维持货币基础年增幅80万亿日元的计划,央行还下调了对日本通胀及实际GDP增速的预期,但维持在2016财年上半年达成2%通胀预期的目标。

然而,市场方面则对此表示质疑。彭博社的相关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质疑日本的通胀会以央行预期的速度增长。

“日本央行对于中期的经济增长预期比较可行,不过,通胀预期则太过乐观。鉴于能源价格将不计入本土的能源价格,预计日本7月前的CPI将滑入负增长地带。虽然鉴于油价下跌带来的基数效应将从第四季度开始退散,进而推高通胀,但我们并不预计会出现强势反弹,预计将徘徊在2%的央行目标值以下。另外,尽管工资水平有所增长,但并不足以明显推高物价。我们预计日本的核心CPI年增长率仍将低于1.5%。”大和资本欧洲分析师Chris Scicluna说。

Chris Scicluna还指出,大和资本并不认为日本央行将加码货币刺激规模。不过,彭博社7月的一份调查显示,35位经济学家预测日本央行将在10月30日采取行动扩大规模。

周四(7月23日)日本财务省将发布该国6月贸易数据,Chris Scicluna预计日本出口将出现反弹。不过由于进口减少速度有所放缓,预计日本贸易逆差或将进一步扩大。

日本央行6月18-19日货币政策会议还决定,从2016年1月起,货币政策会议次数将由每年14次减少至8次。不过,一旦经济情况出现突然转变,将启动临时会议。

日本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院徐骋近日撰文指出,日本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恐怕是其总人口的减少以及人口结构的老龄化,但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在徐骋看来,超宽松货币政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经济的问题,日本央行在二十年前就开始实行长时间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也就是零利率政策以后,经济非但没有好转,而是更加明显地失去了往日的活力。他认为日本的问题恐怕不是出在需求,而是出在供给上。

“夺走日本经济发展活力的不是那抽象的‘需求不足’,而是实实在在的供给减少。劳动力资源作为经济增长的要素之一,却似乎被许多经济学家忽略了。工作年龄段人口比例的下降,也就是劳动力供给的下降,或许才是日本经济衰退的真凶。”他写道。(编辑 李艳霞)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