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编制完成 将建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编制完成 将建高效密集轨道交通网

本报记者 孙春芳 北京报道

7月28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京津冀协同发展交通一体化规划》已编制完成并将择期下发。与该规划一起经过交通部部务会议审议的还有《京津冀交通一体化2015-2017重点任务台账》、《京津冀交通一体化2015年重点工作》。

该消息人士表示,交通运输部关于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总体原则和思路已经在交通部几个部务会议上由部长杨传堂做过充分阐述,杨传堂在三地调研时也跟当地政府作充分沟通,目前河北、北京等地的交通主管部门也已经公开介绍了各自在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上的规划和做法,可以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总体方案已经是“呼之欲出”。

打造无缝对接的综合轨道交通网络

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研究员董焰表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主要着重点,从交通运输方式来讲,主要是从铁路、公路、港口和机场着手,在三地本身城市交通方面,应该是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三地互联互通方面,则是提升智能化交通管理水平和区域一体化运输服务水平。

北京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此前介绍,北京市规划中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网络将由四张网组成。第一层是干线铁路网,主要依托目前既有的铁路,负责沟通150公里及以上的区域。第二层是城际铁路,主要是快速连通京津冀主要城市群,最佳运行距离是70到150公里。第三层线网市郊铁路。第四层为地铁。

而河北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金浩则表示,河北将以建成“轨道上的京津冀”为目标,加快建设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积极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逐步形成快速铁路客运网、区域货运铁路网和城市轨道交通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到,建设高效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正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重中之重。除了加快建设新的城际铁路和市域铁路外,交通部门也将通过充分利用既有的客专、普通铁路富余能力开行城际和市域铁路。

北京铁路局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实际上近一两年来铁路部门已经在这么做了,只不过铁路部门试点开行的市郊铁路由于时间点和停靠站设置方面还有尚未完善的地方,所以并未充分达到其应有的效果。不过今后铁路部门跟京津冀三地的城际轨道、市郊市域铁路和市内轨道交通方面,将会有更好的合作和衔接,以期更好地盘活存量,用好增量,打造一张高效便捷、无缝对接的综合轨道交通网络。

公共交通建设将加强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为了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城市公共交通建设也将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规划中的一个亮点。

董焰表示,北京这几年来在公共交通方面的投入不可谓不大,几乎每年都有一些新的地铁建成投入使用,但是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通管理方面的相对滞后导致交通拥堵问题依然十分严重,今后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交通部门可作的文章依然很大。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规划中的城市公共交通将重点解决城市道路网内的微循环和支路网建设,城市出租车管理和改革,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以及道路空间向自行车和步行倾斜等。

董焰表示,北京市停车难问题的解决,原则上讲有两个思路,一是增加供给,二是通过价格机制减少需求,在增加供给方面,应该大力新建一些停车场库,价格机制方面,应该考虑到合理需求和高端需求的不同处理方式,通过累进制和分区制使得停车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比较均匀合理。“可以通过互联网手段,将一些存量的停车资源都充分利用起来,这方面的潜力应该是很大的。”

京津冀三地之间的交通服务一体化和智能化管理也是此次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交通运输部通信中心的指导下,京津冀三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施方案》,积极建设区域清分结算中心,力争2017年实现京津冀全区域公交、地铁领域的一卡通互联互通,再扩大推进一卡通在出租车、长途客运汽车及铁路等多种运输服务方式的互联互通。

此外,未来京津冀三地将推动综合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等建设,促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积极发展多式联运,加快市场诚信和执法联动的体系建设,以期做到三地交通管理服务和政策的一体化。

(编辑 吴红缨 如有意见和建议请联系:suncf@21jingji.com;wuh@21jingji.com )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