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游走监管真空 荷兰有望立法“开绿灯”
核心提要
荷兰经济大臣坎普(Henk Kamp)近日就表示,将修改法律,出台更多“技术中立”的法规,以推动住宿、交通等领域“分享经济”的发展,让荷兰成为相关创新的第一个受益者。
特派记者 师琰 伦敦报道
随着“分享经济”席卷全球,对这种创新业态的争论也正变得日趋激烈。质疑者认为其破坏了原有的商业供求生态和社会有效监管治理,支持者则称那些怀疑者是“反创新”。
“分享经济”的先锋“优步(Uber)” 周三(29日)在英国遇到麻烦,拥有超过60万会员的英国GMB工会组织宣布采取法律行动,委托律师事务所Leigh Day调查这家出租车应用程序公司是否违反了英国法律。
在GMB负责人Steve Garelick看来,Uber借助自雇司机的运营模式,回避了作为运营商应当给工作人员提供基本权利的法定义务。
“需要一个工会来保卫工作的司机权益已成当务之急,” GMB发表声明,“像Uber这类运营商必须明白,它们必须符合公平和诚实的社会期望和政策法规。”
如果根据英国法律最终判定这种运行模式非法,Uber可能要被迫支付国家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法定假日工资、最高工时、休息时间,以及如何处理相关服务争议的新标准。毫无疑问这将损害该公司赖以壮大的核心业务模式。
Uber驻英国的新闻发言人回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对自雇司机的重新定义将限制其灵活性。如果作为公司员工,司机是开设定班次,赚取固定小时工资,而失去个人控制和安排的灵活性,而那正是Uber的合作伙伴最看重的。
事实上,Uber在其起家的美国也遭遇类似诉讼,目前还未有结果。
在其它几个欧洲国家,Uber也遇到违反当地法规的尴尬。荷兰法院就裁定Uber服务违反了商业司机需获得营业执照的法律;荷兰税务部门也正调查民宿出租平台Airbnb是否影响了政府的税务收入,去年底阿姆斯特丹市政府就跟Airbnb打了场官司,后者被迫开始向住宿旅客征收城市税。
不过有意在这股“分享经济”浪潮中分一杯羹的荷兰政府现在正打算网开一面。荷兰经济大臣坎普(Henk Kamp)近日就表示,将修改法律,出台更多“技术中立”的法规,以推动住宿、交通等领域“分享经济”的发展,让荷兰成为相关创新的第一个受益者。
在荷兰,分享经济模式在民间颇受欢迎。去年已有55万户、占荷兰家庭总数8%的人家参与其中。根据荷兰ING银行的估算,今年参与家庭将达到150万至250万户;不过分享经济的总体体量还不大,年交易额4000万至6000万欧元,只占荷兰全国经济总量的0.01%。
坎普承认过往的做法妨碍了创新,称荷兰应该在鼓励创新方面先行一步,给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经营者以机会,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让越来越多新公司涌现,进而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但在受到冲击的“传统”经营者看来,闯入者带来的更多是麻烦。在日前召开的全球商务旅行峰会上,代表“传统”经营模式的酒店业就与抢食者Airbnb之间就展开难分难解的唇枪舌剑。
NH酒店集团首席商务官费尔南德斯(Rufino Pérez Fernández)抨击分享经济这种说法本身就自相矛盾——如果打算分享什么,就不应该期待从中牟取利润;不过他也辩称自己热爱这些“干扰”,因为它们带来的挑战也促进了品牌酒店行业不断改善自身。
Airbnb全球酒店和战略负责人康利(Chip Conley)则辩称这不是“个人的分享”,而是关于如何更有效地分享“世界的资源”。他举例去年有60万人前往巴西世界杯,其中有12万人通过Airbnb预订住宿,对巴西政府来说,那意味着不需要在当地临时建更多酒店以满足大量涌入的游客。
但他也无法回答参会者对于这种商业模式如何像传统业态经营者那样满足对安全和企业社会责任等的高标准。
对于“分享经济”更准确的叫法仍然没有辩论出任何结果,是叫“租赁经济”还是“协作消费”更合适,还是“按需租赁经济”?无论最终叫什么,这种创新业态继续游走在监管真空的日子肯定是不长了。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的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和杰布·布什已拟定计划,届时要对“分享经济”的监管方式发表正式立场。(编辑 李关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