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产业政策的远虑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苏安 2015-08-07 05:59:4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CBT观察

日本产业政策的远虑

苏安

最近在日本引发大众性话题的一本书是KDDI总研小林雅一研究员写的《人工智能的冲击》,其中被广泛关注的一个观点是他认为如果安于现状不加以改变的话,在不久的将来日本全产业都可能被置于谷歌的支配之下,原因在于领先全球的人工智能实用研究的开发主导权目前主要掌握在谷歌等美国巨型信息产业公司的手里。众所周知,谷歌在各种人工智能的研究方面涉猎广泛,例如巨资收购具有军工色彩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在汽车自动驾驶方面更是遥遥领先,就像智能手机的安卓系统那样,谷歌正积极地布局自动驾驶技术操作系统(OS)的行业标准制定。

目前谷歌在美国国内已经实施了超过200万英里的试验性自动驾驶,取得良好效果。就公开资料而言,该系统发生的事故不过10来起,而且大都是源自人工自身的细小失误造成的,现在已经逐步开始在公共道路上的试验驾驶。根据一些政府部门的测算,类似的技术一旦得到实用化,将大幅减少交通事故和拥堵,提高效率,甚至大幅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比如新加坡政府相关部门就预计此类系统可以减少该国境内公路上80%的汽车数量。全球范围而言,这方面的巨大需求潜力可能在今后某个时间集中释放出来,占有先机的美国企业可能再次取得先发优势。

早在今年4月,硅谷的IT精英们就在讨论全球多达8.5亿台尚未连接互联网的汽车如果可以实现IT化将带来怎样积极的社会效应,这后面自然隐含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比如美国最擅长的技术标准,操作系统(OS)等的行业规则的制定和垄断。当然与硅谷的合作也是日落西山的底特律摆脱沉沦趋势的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机会。在日本方面,主流观点都认为长期而言日本企业在基础和材料研究方面具有的优势依然明显,制造业的根本在日本依然牢固,即便将来美国企业在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上遥遥领先,日本企业依然可以在硬件上大有可为,就像现在的苹果手机一样,由于很多关键部件都是日本企业占据供应链最核心部分,在日本人眼里几乎就是“准日本制造”产品。

现在汽车产业是日本对外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领域,在特斯拉初露锋芒时笔者当时的直属上司就忧心忡忡地表示,一旦电动汽车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主流,日本汽车产业将面临家电产品目前的困境。因为那意味着生产的模块化,日本企业具有的固有优势将被中韩台等亚洲竞争者蚕食。而自动驾驶系统的研究进展让更多的市场人士从中发现了危机,美国企业取得的进展最为核心的部分不在制造上而是标准的制定上,那意味着日本企业可能失去汽车行业里最为赚钱部分的机遇,沦为制造环节低成本竞争的牺牲品。

更为麻烦的是,那意味着日本失去制造业最后一个出口赚钱机器的心脏后,谁来消化日本不断累积的国债规模?东京短资的加藤初社长在近期的一份报告里就不无担忧地指出,希腊危机的本质在于该国“缺乏能获取稳定收益的产业的情况下,不断扩大债务规模”。而日本可能面临的是,在债务规模滚雪球般扩大的情况下失去战后辛苦建立起来的竞争优势。加藤提到,在回答投资者如何使用超过1000亿美元的手头现金时,苹果公司的人毫不犹豫地表示:汽车才是最终的移动设备。一旦梦魇变成现实,日本企业的利润率低下必然影响到税收和居民收入。

目前日本国债对GDP占比全球第一,净负债对GDP占比也仅次于希腊,但没有破产的原因主要是国债消化主要依赖国内储蓄。但正如加藤等人担忧的那样,苹果谷歌等手里拥有巨额现金的企业可能对日本最具竞争力的产业带来的威胁,早晚会波及到日本国债市场的稳定。无论是从产业政策的竞争还是金融市场的稳定来说,拖拖拉拉没有根本性变革内容的成长战略,一味依赖宽松货币政策的安倍经济学都难以让人满意。(编辑 张立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相关股票:
好投资评级:
好价格评级: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 更多>>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