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伟专栏·中国故事
是深思熟虑,而不是新手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钟伟
央行选择在8月11日进行汇改,不可能是没有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的临时起议。每10年一次大汇改,30多年来多次金融危机,央行对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第一,汇率是大事,改革决策必然有顶层设计,然后是央行的全面负责落地和过程监管。此次汇改,还有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国际协调。从IMF推迟就人民币加入SDR的讨论看,从过去5个交易日欧元对美元的升值看,从IMF,美联储,国际主流媒体对中国汇率的评价看,都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予以了正面肯定。倒是全球资本市场和国内研究者有点焦虑不安。
第二,汇率不是全球新危机的“埋雷点”,而是相反。中国央行启动汇改不可能拉开竞争性贬值的序幕,东亚危机后的人民币,次贷危机后的人民币,都是全球汇率体系稳定的基石,这次汇改至今,东亚新兴经济体的汇率仅温和波动1%左右,甚至小于人民币对美元接近4%的贬值幅度,新兴国家货币以温和的汇率波动,投下了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信任票。
第三,从1994年,2005年的汇率改革,以及多次外部危机来看,央行是调整和稳定汇率的老手,而不是新手。关于汇率一次性大贬,是阶梯式下跌还是温和调整,这种争论在中国已存在了近30年,历史轨迹显示,中国央行倾向于采取最为温和的措施。巨额的外汇储备,应对金融危机的经验,以国有银行为主的金融体系,仍然广泛而有效的资本管制,较为健康的经济基本面,使得央行有非常强大的自信认为,市场即便出现过度解读,那么这种市场预期也往往是短视和盲目的,中国央行有能力通过长期稳定的政策,调整,引导和形成新的理性市场预期。这次汇改之后,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让市场最终确定合理的汇率水平。
第四,许多人将汇改和外贸,与资本外逃挂钩。央行显然不会不关注跨境资本流动,2014年第4季度和2015年第1季度,中国结售汇出现了每个季度逾1000亿美元的逆差,同时海外市场也出现了较为强烈的人民币贬值预期。新近中国结售汇情况在好转,新的贬值预期是由于A股动荡和8.11汇改当天所形成的,相信在不长的时间,这种贬值预期会明显收敛到十分理性的程度。即便有所意外,央行的能力也不容小觑。
第五,人民币汇改也会促使相关国家理性谨慎举措。例如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在增强,有机构声称,美联储加息将使美元指数升至150,原油价格暴跌至30美元,近期欧元汇率和人民币汇率的表现,可能会使得美联储在加息的节奏,美元的强弱方面持非常谨慎,尽量克制其负面外溢效应。毕竟美元才是全球金融秩序的关键因素,在人民币汇改之后,全球最后一个采取相对固定汇率制的大国消失, 浮动汇率制下,美联储的举措会更小心翼翼,以维持资产价格,资本流动和汇率合理波动。
中国经历的汇率大改,每次都是开头难,过程顺畅,但愿这次也一样。(编辑 张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