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隐秘而复杂的信息
李一戈
一个城市的运行,是由庞大的毛细血管组成的。其中一种在城市上空飞行的物品,叫“证书”。无论是居民个人,还是公司实体,没有证书,寸步难行。你想做某个工种,得有资格证书。厨师、记者也一样,没有资格证书理论上就算是黑工。
天津滨海那个著名的瑞海国际,从事的是危险化学品储藏、运输,按照规定,它要正常经营,得拿到一系列的证书。据新华社8月19日报道,该有的证,它都有。主要的是这么几项,消防安全鉴定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等。要是危化品生产企业,还得有安全生产许可证。
两个明显的问题已经被媒体披露出来:危化品仓库与公共建筑至少应相距1000米,但瑞海仓库与最近小区只有630米;瑞海国际的“环评报告”声称发放后回收的调查表“没有反对意见”,但附近居民却对此完全不知情。
现在,爆炸事故发生后,人们很自然要追问,瑞海国际是如何层层过关,这些证书是怎么拿到的?相信国务院调查组会给出权威的答案。
看过视频里那几个巨大的蘑菇云,每位城镇居民都免不了心有余悸地审视自己身边,会不会潜伏着类似的安全隐患。不管你们怎么看,反正我还是比较担心的。原因是,这些证书的审批、发放流程,不够公开、透明。
这一届中央政府取消了一大批行政审批,但我敢肯定,前面列举的那5个证,无论如何也不会取消。因为它们关系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和形象,关系到城市每位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要知道,如果一个企业的危化品生产许可证,是花钱买来的,那么,不论你是市长还是环卫工人,都处于同等危险的境地。
我们没有证据去说,现实生活中,这些证书的取得,花钱才能办;但这些证的发放过程,有太多的灰色地带,却是路人皆知的。譬如,较大工程,都需要环评。但经常是,你请机构认真做了环评,也未必拿得到环保局的许可,而当地“红顶”中介做的环评则轻轻松松过关。“红顶”中介之弊,新任环保部部长陈吉宁是清楚的,也承诺要脱钩。
在存在“灰色地带”的前提下,“瑞海国际的两个主要股东分工,一个搞定公安消防,一个搞定安评和环评,就是因为他们与相关部门有着特殊的关系。而不管是花钱买证,还是靠人情关系,都是以整个城市和居民的安全为赌注。
我国正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但可见的一段时期,重化工和化工仍将是很多城市的重要产业,有些甚至是支柱产业。“化工围城”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化工的生产、储存和运输是不安全的,其中,最让居民担忧的,是信息的不透明。
近年,厦门等地都出现了当地民众反对兴建PX项目的社会事件。但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衣食住行都充满了PX,人们对它如此恐惧,乃是因为PX工厂的环境影响评价和安全生产评价,信息极度不透明。
取消不可能,堵是愚蠢的,那就摆到桌面上来。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均已建立,现在要做的就是程序公开。我建议,涉及重大项目和危化品的消防安全鉴定、安全评价、环境评价这三个证的发放,均须经过公开听证的程序。前述5个证的审批结果,要在当地各选择一家有影响的纸媒和网媒发布。
程序公开,还得辅以监督、惩戒。所有出具报告的单位,对报告终身负责;发放许可的经办人和主管,对许可证终身负责。违纪和违法犯罪的,均按相关规定的上限从重处罚。
因为,如果是面对危化品爆炸这种极度案例,我们的城市可能经不起哪怕一次的检验。(编辑 袁一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