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救市时期: 机构“闲”时好调研
本报记者 陈浠 深圳报道
曾几何时,风来了,猪也会飞。
2014年7月开始的波澜壮阔大牛市中,出现了市场普涨行情,市场情绪往往比公司基本面更重要,彼时诸多投资机构偏爱研究“风口”。
8月17日,一位北京私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称,在半年多时间的疯狂牛市中,上涨与公司基本面没太大关系,去调研部分创业板企业后甚至会调研一家想卖一家,所以调研也就少了,而多是研究影响市场的因素与市场趋势。
但如今,A股市场重归震荡格局,调研上市公司--研究“猪”显得更为重要。
此前牛市行情中,有些机构认为不用调研上市公司,但目前市场处于震荡市状态,不少机构反而开始积极调研。“约调研”发起人曾学成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约调研”7月11日上线试运行,近一个来月时间,“约调研”至少已经组织了148场次调研上市公司活动,还组织了几十次电话会议。
8月20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富安娜(002327.SZ)获悉,公司当天刚刚接待了一批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次日还有另外一批,机构调研偏积极。
事实上,目前私募基金仓位普遍偏轻,更有良好的心态和充足的时间出去调研。
华润信托最新发布的私募基金月度报告显示,截至7月底,华润信托平台170只证券投资私募基金平均股票仓位为44.86%,比6月底的75.78%大降30.92个百分点。
8月20日,一位沪上私募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期牛市中怕错过重要的市场机会,很少出去调研,但现在感觉没什么行情可以做,仓位也比较轻,准备下周开始也要出去多调研。
某广东文化类上市公司董秘告诉记者,据其接待的投资者来看,现在市场上基本分为两派,一派是市场派,认为现在市场基本无效,对于调研也不热衷,但也有另外一派,认为现在是严冬,更愿意到企业里转一转,研究基本面找找机会,等春天到来。
该董秘称,近期其接待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少,其中还是以卖方分析师和公募基金投研人员居多,私募基金人员占比不足一成。
一位深圳私募人士认为,私募机构的差别很大,原本调研就偏少。目前震荡格局的市场更适合偏交易型的投资机构,这类机构有的就直接认为调研用处不大;也有的私募本身小,并不具备条件出去调研。
大风消停之后,资金风险偏好明显降低。
“震荡行情之后A股的整体风险偏好将逐步稳定在偏低的水平。”国泰君安策略团队在7月26日就做出如此判断。
私募基金的发行正遭遇今年以来最艰难的处境。
据格上理财不完全统计,7月份共有812只阳光私募产品发行,与6月份的1948只相比,大降58.32%,仅比今年2月份春节期间的733只略高。值得注意的是,截至8月19日,8月以来发行的阳光私募产品仅有79只。以这个速度来看,8月份私募产品发行数量较7月份会大幅下滑。
公募基金产品的发行同样遭遇困境。
一位在7月份开始发行新股票型基金产品的公募基金经理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股灾之后,偏股型基金在渠道端的发行很困难,投资者如同惊弓之鸟,非常谨慎,风险偏好明显下降。这位公募基金经理在路演中强调的是,该基金将会采用保本操作策略。
近日,一位深圳公募基金产品部门人士对记者称,渠道目前对固定收益类产品明显更为偏爱,加上市场对于人民币贬值预期加强,公司正在研究针对这一趋势的相关固定收益类产品。
(记者邮箱:chenxich@foxmail.com;编辑:简俊东,邮箱:jianjd@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