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额管理启动: 地方债务风险 已基本化解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限额管理启动: 地方债务风险 已基本化解

本报评论员 欧阳觅剑

8月24日,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交了关于提请审议批准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的议案,标志着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管理正式启动。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的43号文已明确规定:“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实行限额管理,地方政府举债不得突破批准的限额。”为什么时隔近一年才正式启动呢?原因是需要先对地方政府存量债务进行清理甄别,确定存量债务规模。地方政府于今年初上报了清理甄别的初步结果,又应财政部要求开展自查,然后财政部还对各地上报的数据进行了审核。这些步骤耗时甚久,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据报道,此次提前审核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由两块数字相加而成,一块是最终甄别确认的2014年末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一块是2015年3月全国人大批准的2015年地方政府债务新增限额。这说明,清理甄别工作已经完成。

实施限额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因为去年9月以来控制地方政府新增债务规模,又对存量债务进行了甄别、清理、审核,所以,在限额管理正式启动之前,地方债务风险就已大大降低,可以说基本化解了。

首先,地方债的存量被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根据媒体引用的财政部数据,截至去年末,地方各级政府的债务余额大约为11.6万亿元。这个数可以说是出人意料地低。2013年6月末,经审计的地方政府债务(有偿还责任的债务)为10.9万亿元。根据这个数据,而且考虑到地方政府会借机提高债务余额,有人估计2014年的地方债余额会超过13万亿元甚至15万亿元。但实际的结果却“只有”11.6万亿元。这说明,清理甄别工作既有甄别又有清理,而不只是上报,一部分债务被清理出地方政府有偿还责任的债务。地方债存量规模得到控制,使我国的各项债务风险指标(负债率、债务率等)仍然稳稳地落在安全线之下。

其次,地方债的增量明显放缓,而且今后会得到控制。从2013年6月末到2014年末,一年半的时间内,地方债仅增加了约7000亿元。而根据审计署的报告,从2012年底到2013年6月底,半年时间内,地方债余额就增加了1.26万亿元。两相比较,地方债增长的速度已大大减慢。这说明,去年以来,地方政府借债更谨慎了。2015年末较2014年末,增量会控制在全国人大批准的6000亿元(5000亿元地方一般财政预算赤字加1000亿元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赤字)以内,这可以防止地方债务风险再次快速积累。

因此,地方债限额管理正式启动,可以说是对地方债改革阶段性成果的总结,而且,这个成果会在限额管理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基本化解就麻痹大意,还要注意防范地方政府将借债发展经济的负担转嫁给企业。地方政府在自己不能大举借债的情况下,可能以各种方式促使企业过多借债,这是需要防止的。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