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资本输出, 而不是“热钱流出”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是资本输出, 而不是“热钱流出”

应出现更多帮助投资者海外投资的机构,但不仅限于地产

本报评论员 张立伟

一项来自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仅仅今年前6个月的时间里,从中国流出的对外房地产投资总额高达66亿美元,几乎占了亚洲流出投资总额的1/3。这个数据表明,中国富豪正在全球市场配资置产,而他们选择主要集中在地产领域。

美国次贷危机后率领发达国家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以及目前美联储加息带来的冲击,造成了全球资产价格将面临一次大的调整。对于中国人而言,人民币贬值、A股震荡以及经济增长放缓意味着国内资产价格面临调整压力,不确定性提高,在海外市场配置避险且高收益资产成为一种趋势,但是中国投资海外金融市场的渠道还比较缺乏,尤其是个人投资者,所以,地产成为主要的配置。

这并非是中国独有的趋势。日本大型退休基金和其他大型投资者在今年前两个月大举购买了420亿美元海外股票和债券;而日本企业2015年1~8月海外投资、并购额突破7万亿日元(约570多亿美元)。此外,随着美联储加息可能性提高,资本正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向美国等发达国家,显然全球资本加速流动,以规避风险或寻求更高收益。这不能被简单理解为资本外逃,而是正常的资产配置。

一定意义上,国内外一些舆论将资本流动污名化了,将其往往与热钱、投机以及阴谋论挂钩。事实上,很多资本以不合规的途径流入,只是因为无法从正常渠道进来,而且如果市场不能提供丰富的金融投资产品,就会导致他们仅限于套利并且投资行为短期化。同样,中国个人投资海外的渠道和规模也受限制,因此很多时候借助地下渠道。我们认为,投资当然需要通过合法的渠道,但同时也意味着我国需要开放资本市场,向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多收益更稳定的金融产品和投资工具,另一方面,中国也应该出现更多帮助投资者海外投资的机构,而不仅仅局限于投资地产。

日本在经济泡沫破灭后,相当程度得益于日本企业的海外投资获得大量利润,并用这些利润不断购买国债,将利率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目前产能过剩,货币宽松的预期随着经济放缓而加强,所以,应该鼓励企业、个人海外投资或并购,事实上,“一带一路”政策也正是为了承载中国海外投资而规划的一个战略平台。因此,相当一部分所谓的“资本流出”事实上是中国海外投资,即“资本输出”,绝不能将全部资本外流视为极为负面的“热钱流出”。(编辑 祝乃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