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业七日谈
本报记者 张汉澍 上海报道
“偷票房”现象再引炮轰
8月28日,华谊兄弟(300027.SZ)总裁王中磊在其官方微博上贴出两张一早一晚的电影票房的截图,怒斥“票房都去哪了?请拿开脏手!”疑暗指由华谊兄弟出品的电影《三城记》票房被偷,随即引发舆论强烈关注。
一直以来,“偷票房”现象始终像是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块“牛皮癣”。在去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和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等官方机构进行了几轮严打之后,“偷票房”现象暂时有所偃旗息鼓。而伴随今年电影票房市场的一路高歌猛进,这一市场陋习似乎又有重新抬头之势。
有意思的是,每一次市场对于“偷票房”现象的关注几乎都是来自于行业大佬们的抱怨。此番便是王中磊对于《三城记》的“偷票房”问题大倒苦水,据其贴出的两张图显示,《三城记》早上7点钟票房还是627万,到了晚上23点票房不升反降成437万,近200万票房离奇蒸发。
而上一回类似的爆料者则是另一位电影大佬——光线传媒(300251.SZ)董事长王长田。2013年5月,光线传媒出品的《致青春》迅速获得数亿票房,但董事长王长田却在其个人微博上公开炮轰一些影院称:“今年以来及此番《致青春》更是变本加厉,仿佛公开抢劫,连起码的脸面都不要了。”
“偷票房”的主体在于影院方面,它们似乎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达到虚报、瞒报、少报的目的,以换取额外的商业利益。正因为“偷票房”现象一直存在而且难以被有效监督,这也是许多大型电影公司除了制片发行以外,还要煞费苦心的拓展经营自己院线的重要原因之一。
加盟影院是“偷票房”的重灾区,其中“双系统”打印、出售电影票是影院方惯用的伎俩手段。所谓“双系统”是指影院利用“无停”、“美萍”和“时代风”等售票软件,冒充正规售票系统出票。如今一般影院被规定使用的是“火凤凰”等国家指定的影院售票系统,使用“双系统”意味着不列入统计,独立在影院内部电脑系统,以此达到所售票房收入瞒报的目的。
2014年,电影协会对中影嘉纳国际影城等几十家违规影院进行过通报批评和处罚,但据业内的说法,依旧有大量漏网之鱼,协会的监管难以起到长期有效的规范作用,进一步严打恐怕需要引入司法机关的调查。
影视股谁是半年赢家?
本周内,华谊兄弟、华策影视(300133.SZ)、光线传媒等影视个股的中报陆续出炉,A股影视股的半年业绩已悉数披露完毕。尽管最近市场震荡不安,但影视股的中报依然获得了高度关注。
比较各家影视上市公司的年中财报,外界会惊讶地发现,今年最好成绩的并不是华谊、光线这类知名公司,而是凭借范冰冰、赵薇等一干明星股东以及《武媚娘传奇》的热销剧而悄悄冒头的唐德影视(300426.SZ)。
次新股唐德影视201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69亿元,同比增长153.6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55亿元,同比增长121.18%。与此同时,唐德影视也成为业内进行中期高送转的唯一一家企业,10转10派1.20元(含税)。
作为电影业曾经的王者,华谊恰恰表现出的是另一种姿态,以淡化电影对其主业的影响。从上市之初,为规避电影大小年对业绩波动的影响,华谊创始人王中军便在反复提“去电影化”。而在最新半年报中,从华谊兄弟收入结构来看,影视娱乐(电影+艺人经纪+影院+在线售票)四者合计收入7.78亿元,只占上半年主营(12.87亿)的约六成。从这个角度来看,华谊“去电影化”的结构调整确实值得称道。
与此同时,其他的影视公司受“一剧两星”政策影响,增长基本较为平稳,“影视+”成为各家谋求突破的一种发展路径。比如华策影视是“超级网剧+综艺+电影”的模式,华录百纳则是“综艺+体育”,新文化与长城影视分别是“电视剧+户外广告”和“电视剧+广告营销”模式。
可以说,随着影视产业的主体越来越多,传统公司已经觉察出行业的瓶颈和风险,除了固守自己的优势业务外,新兴业务的培育和开拓也正变得必不可少。
(编辑:陈时俊,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chensj@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