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页岩油泡沫破灭 中国页岩气逆市增产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何清 2015-09-10 06:14:34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美国页岩油泡沫破灭 中国页岩气逆市增产

本报记者 何清 上海报道

9月8日,NYMEX原油期货价格亚市早盘承压下挫逾3%,最低触及44.14美元/桶。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开始产生影响,一度繁荣的美国页岩油气行业正面临种种挑战。

8月中旬,Samson Resources 成为此轮油价暴跌中最大的破产油企。Samson宣布,正在协商一项重组计划,拟由第二留置权持有人再向该公司注入4.5亿美元,以此换取该公司重组后的全部股权。

同一周,墨西哥湾钻井承包商Hercules Offshore 宣布,该公司已与债权人达成一项拟定好重组计划的破产协议,计划将12亿美元债权转换成股权,并且募集4.5亿美元新资金。

“随着美国页岩油泡沫的破灭,美国几个主要页岩区域的产量也呈现出下降的态势。”一位中石油专家坦言,“由于OPEC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原油大幅增产,未来国际油价将可能在40——60美元/桶的低价区域震荡。”

据他介绍,OPEC等国的原油成本远低于美国页岩油,2014年底OPEC进行原油价格战后,页岩油企业就不断破产,“未来页岩油企业形势仍不容乐观。”

页岩油成明日黄花

事实上,页岩油企业破产已是今年美国的常态,今年一季度美国页岩油企业有三分之一的企业破产。数据与信息供应商Factset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独立的美国上市油气企业的资本支出超出营运现金流约320亿美元,接近2014年全年报告的赤字377亿美元。

据了解,美国目前共有7大主要页岩区域,分别是巴肯(Bakken)、马塞勒斯(Marcellus)、鹰滩(Eagle Ford)、海恩斯维尔(Haynesville)、奈厄布拉勒(Niobrara)、尤蒂卡(Utica)和二叠纪(Permian)。EIA的报告显示,今年5月,这些区域的天然气日产量还处于456亿立方英尺的高位,然而展望今年9月,这些区域的天然气日产量将下降至449亿立方英尺。

美国能源局EIA指出,造成7大页岩区域天然气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在于,每个区域新增钻井的产量都要低于原有钻井产量的下滑幅度,这两者之间出现了差值。

事实上,自2014年第四季度以来,EIA报告中提及的美国7大页岩区的钻机数量就在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原有钻井的产量也在不断下滑,尽管开发商们都在努力提高生产率,但却仍然不能弥补钻机数量和钻井产量的双双下降。

这是因为国际油价大幅下降,让美国页岩油企业面临种种挑战,一部分企业不得不破产。

与此同时,受国际油价低迷影响,美国页岩企业也开始削减投资。以北达科他州的巴肯页岩区为例,在该区域拥有权益的的大型页岩企业大陆资源公司,今年第一季度开工的钻井数量就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9口,仅剩13口的规模。该公司首席执行官哈罗德哈姆表示:“正通过大范围削减成本,来应对原油价格走低。”

中国页岩气逆市增产

但是,中国页岩气产量却因为补贴而大幅增产。自2012年以来,中国政府为推动中国油气企业发展页岩气进行了大规模补贴,目前投入了上亿元的补贴。

9月6日,中石化宣布旗下重庆涪陵页岩气田日产量突破1000万立方米,其中约580万立方米每天通过川气东送管道输往华中、华东地区。

8月31日中石油集团官网披露,日前旗下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在四川盆地的页岩气勘探获重大突破。经国土资源部审定,中石油在四川盆地威202井区、宁201井区、YS108井区,新增含气面积207.87平方公里、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1635.31亿立方米、技术可采储量408.83亿立方米。据介绍,这是中石油首次提交页岩气探明地质储量。

而日前中石油总裁汪东进公开表示,国家能源局进行的油气体制总体改革方案制定工作,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阶段。其中,油气管网分离改革,符合油气体制行业改革的大方向,也是重点内容之一。

“有了政府的补贴,又有了下游企业的支持,我国页岩气才出现了前述的快速发展。”前述中石油专家称。

(编辑:张伟贤,如有意见建议请联系:zhangwx@21jingji.com)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