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逐鹿互联网征信 应用场景分化
导读
第一批被央行允许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拉卡拉征信等八家机构。虽然牌照还没有正式下发,百度、京东金融、快钱、北京安融征信、拍拍贷等机构已经提交了材料,有意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个人征信市场将全面启动,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
见习记者 陶力 上海报道
尽管比预料的时间晚了很多,个人征信牌照的颁发终于提上了日程。
9月10日,一位不愿具名的互联网金融业人士向记者透露,从1月份开始准备到现在已经过了八个月时间,央行原本预计7月左右发放牌照,但是迟迟没有动静。“应该很快就能下来了,估计在9月底。”
第一批被央行允许开展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拉卡拉征信等八家机构。虽然牌照还没有正式下发,百度、京东金融、快钱、北京安融征信、拍拍贷等机构已经提交了材料,有意申请第二批个人征信牌照。
快钱支付副总裁王钊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确认,正在筹备申请征信牌照。“从互联网金融布局的角度来说,想要获得更多用户的数据和信息,肯定是需要这个牌照的。我们可以针对用户个人信用特点,提供针对性的服务,比如不同额度的贷款。”
这意味着,数据已经成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布局的重要维度。个人征信市场也会全面启动,进入群雄逐鹿的时代。
目前,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均已在各自的领域展开了业务。业内人士认为,对比中美征信市场,综合各家民营征信机构的背景、数据来源、信用场景等多个维度来看,未来的竞争将集中在应用场景上。最终,市场会有两到三家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征信机构则会专注于更加细分的市场。
应用场景分化
在首批获得批准的征信机构中,既有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互联网背景机构,也有前海征信和鹏元征信等传统征信机构,这使得行业数据的来源和应用都呈现多元化。
芝麻信用积累了大量的阿里巴巴平台数据,包括消费记录、支付数据、水电煤缴费、信用卡还款等。值得注意的是,其平台还有千万级以上的贷款数据,包括阿里巴巴近年累计两百多万小企业的贷款数据,以及消费者无忧支付产品蚂蚁花呗的数据。
芝麻信用总经理胡滔此前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透露,上述集团的数据只是一部分,还有一大部分数据是从政府公共部门以及合作企业获得。“政府数据完全开放的还不多,我们现在接入的有工商、学历、学籍、公安四个方面的数据。”
这使得芝麻征信的应用场景集中在与消费相关的领域。目前,芝麻信用的合作企业有30多家,包括神州租车、PP租车、酒店、婚恋网站、出国签证等各种生活场景。当用户的芝麻分达到一定数值,租车、住酒店时可以不用再交押金,办理签证时不用再办存款证明,相亲时也可以最大程度地了解对方。
腾讯征信则囊括了几乎所有中国网民的社交信息,其平台有8亿QQ用户,4000亿张QQ空间照片,以及腾讯安全积累的反欺诈黑名单数据库等。
因此,腾讯征信主要合作伙伴是金融机构,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P2P公司。腾讯公司相关人士向记者透露,腾讯征信的根本目的还是为金融机构风控提供服务,一方面帮助银行提供反欺诈服务,一方面提供包括信用评分和信用报告在内的信用产品服务。
有了两大巨头先入为主的布局,行业后来者们自然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对此,王钊认为,数据应用是整个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每一家机构的优势也不尽相同。“比如阿里巴巴和腾讯,更加偏重的是线上的数据。而快钱则偏重线下,万达在酒店、旅游、商业方面都有广泛的场景,而我们的用户集中在B2B领域,例如航空、保险、传统贸易等,从这个层面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个人消费信息。”
商业路径未明
尽管互联网征信机构一再强调其安身立命有赖大数据,但万变不离其宗的依然是对用户信息的采集。不少用户担心,征信机构会因此泄露自己的隐私。
阿里巴巴和腾讯都表示,只有消费者授权,才能生成信用评分,同时,每次有机构要求调用信用数据,都必须由消费者事先进行授权。
不过,芝麻信用相关人士并未向记者透露该平台上信用分的激活人数。可以确定的是,在我国个人征信系统的建立还存在大量空白。
截至2015年4月底,官方征信系统收录自然人8.6亿,其中有信贷记录的3亿人,收录企业及其他组织近2068万户。
融360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叶大清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互联网征信机构的加入会倒逼消费者关注自己的信用值,并会努力维护它。
“像芝麻信用现在正在向大学生群体引导他们维护信用值,征信市场的初步建成只需要5年,因为从国家政策到行业领军者都在积极推动。”叶大清称。
分析人士认为,个人征信的完善还需要不断突破自身瓶颈,尤其是征信机构亟须打破孤立,避免用户信用分出现偏差。“以信贷数据为核心的央行征信和芝麻、腾讯等大数据征信机构有明显的不同。大数据征信,已经将数据源从信贷数据延伸到了电商数据、社交数据等,二者形成有效的互补。因此,芝麻信用和腾讯征信或成为领跑者,其他几家和第二批申请发牌机构跟进。未来,征信行业或出现并购,市场向集中化转移。”
尽管市场对于上千亿的个人征信蛋糕虎视眈眈,但行业仍然处于起航阶段。多数机构的征信系统仍然处于测试阶段,尚未找到明确的商业路径。
前述芝麻信用内部人士透露,短期内并未向合作的商家收取信息查询费用。但他同时称,“等到发展成熟以后,肯定还是要进行市场化运作,不可能一直免费下去。”(编辑 黄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