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联储加息恐慌中凝聚信心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钟伟
近期全球资产价格剧烈波动。目前全球主要股市都还没有从前期大跌导致的恐慌中摆脱出来。人们担心两件事,一是美联储的加息,二是中国经济增长放缓。在中国,则因为海外市场的动荡,对经济增长和改革的悲观,以及一些严重的人祸天灾,投资者的信心脆弱到了极点。
一沙一界,一尘一劫。对中国投资者而言,与其恐慌,不如凝聚更多的信心,相信中国故事远远没有结束。
第一,现在全球投资者的悲观,是在没有危机现实的背景下,陷入严重的危机预期。美国经济尽管增长平庸,但不会比次贷危机时糟糕,否则联储不会有加息的勇气。中国经济尽管增长率今非昔比,但增速接近见底,系统风险逐渐排除,处于腾笼换鸟大致有成、凤凰涅槃犹待时日之际。就经济转型而言,中美均已度过了最艰险的岁月,走在艰难漫长的等待复苏的长路之上,世界经济并没有二次衰退的巨大阴影。
第二,现在全球金融体系,是在史无前例的量宽之后,面临退潮的挑战。投资者的恐惧在于,不清楚这样的退潮会否让其搁浅。次贷危机之后,货币量宽、汇率大幅贬值、资产价格持续上升、是欧美日的共同特征。在美联储加息日益临近之际,资产价格出现动荡是很自然的现象。10年期美债的收益率一度下降了14个基点,从2014年10月末以来,美债收益率一周之内变动10个基点的情况并不少见。由此可见,当下并未出现类似次贷危机那样的情况——投资者急剧抛售风险资产,抢入美债、黄金等避险资产。欧美房地产的情况仍大致稳定。
第三,新兴市场出现了动荡,但其烈度不及次贷危机之时。次贷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已经历了多轮次的金融动荡和资本外逃。当下一些新兴经济体再度汇率告危,但巴西、印度等股市相对稳定。对大多数新兴经济体而言,资本外逃已到了几无可逃的地步,何况美股本身也令投资者望而却步。我不认为新兴经济体会再度呈现系统性危机。
第四,美联储加息的动机逐渐被市场所了解。既然加息对全球和美国都弊多利少,为什么联储仍然被迫加息?我猜测理由有三点,一是美国经济可能在未来三五年都处于平庸增长期,零利率政策对此提振已有限;二是全球通缩可能并不能持续那么久,或者说大宗商品的低迷很可能接近底部,至少黄金已在反弹;三是美股美债对全球投资者的吸引力在衰减,不得不通过加息维持稳定偏强的美元指数。如果加息意味着美联储不能再靠一毛不拔的口水来吸引全球投资者,而被迫付出些微利息,那么这倒过来折射出:也许对黄金可适当乐观,大宗商品险中有机,美债和房地产则可能是软着陆,对美股则适当回避。大类资产的前景不是全然黯淡。
第五,美联储加息不可能不考虑其对资产价格的影响。如果美债和美股真的因为加息导致血崩式下跌,那么加息就是一种愚蠢的举措,我们不应低估联储深思熟虑的抉择。
综上,目前全球资产价格的剧烈调整,可能不是新一轮危机的发端,而是市场对联储9月加息可能性下降的风险厌恶情绪,美国上半年增长数据可能在向下修正,但美国经济平稳向好。将全球动荡归结为中国增长放缓和人民币汇率调整,多半是中国一些悲观者的一厢情愿。
美联储加息会冲击全球资产价格,但不可能是危机重袭,黄金已显露光彩,大宗商品的噩梦也将到尽头。(编辑 欧阳觅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