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前三季度 增幅仅2%,不良上升
本报记者 杨志锦 北京报道
27日晚间,中信银行(601998.SH;00998.HK)发布了三季报财务报表。财报显示,中信银行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074.53亿,相比上年同期增长16.08%;实现净利润329.2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其三季报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其利润增速持续放缓。中信银行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这一增速相比去年同期和今年上半年分别下降2.6个和0.51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经济下行,不良贷款多发,不良贷款拨备计提增多,“吞噬”掉部分利润。此外,利息收入增长较低也对利润增速产生不利影响。
同中信银行一样,整个银行业也面临净利润增速放缓的问题。此前公布三季度财报的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分别为0.57%和13.04%。其中,平安银行利润增速相比上半年有所放缓,农业银行利润增幅则与上半年持平,但仅为0.57%。
第二,非利息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今年前三季度,中信银行非息收入相比去年同期提升4.25个百分点,达到28.58%。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及利率市场化推进的背景下,非息收入占比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银行对息差收入的过分依赖。
净息差下降。中信银行净息差相比上年同期下降 0.04 个百分点至2.33%。随着降息及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中信银行的利息支出进一步增加,净息差和净利差也继续收窄。
在银行业内,中信银行的业务结构以对公贷款较强著称。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对公客户因为议价能力较强,因而相比其他银行中信银行受到的冲击较为严重。随着央行放开存款利率上限,其净息差可能会略有下降。
第三,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均上升,资产质量继续承压力。财报显示,截至9月末中信银行不良贷款余额337.63亿,相比6月末上升32.87亿;不良贷款率为1.42%,相比6月末上升0.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呈双双上升的态势。
三季度经济增速跌破7%,这是宏观经济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的首次跌破7%,经济仍有下行压力,制造业等传统产业持续低迷,PPI还将负增长。按二季度的贷款行业分布来看,中信银行近四分之一的贷款投向制造业,资产质量还将继续承压。
其他银行不良率也有所上升,截至9月末,农业银行和平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2.02%和1.34%,不良率相比今年六月末均有所上升。(编辑:曾芳,如有意见或建议,请联系zengfang@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