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经济转型需“咬弹”精神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媒体 作者:钟伟 2015-11-11 06:12:35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2016年中国经济转型需“咬弹”精神

北师大教授 钟伟

回顾次贷危机以来的中国经济增长,除了增速缓缓下行,进入新常态之外,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救市举措有两次,一次针对实体经济,一次针对虚拟经济,但都争议不少。这显示出要从增长理念,方式和质量上告别旧冲动,转向新常态的艰难。遥看未来两年,中国增长转型还需要坚忍的咬弹精神,这是一种在战争中,对受伤士兵施行外科手术时,因为缺少麻药,而不得不让士兵用牙齿咬住一颗子弹来忍耐痛苦的决绝之举。

一次救市是次贷危机后的四万亿刺激计划。如果说当时一些针对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的危机应对投资是可取的话,则该刺激计划中,用以扩大产能的部分则代价甚大。它带来了更为严峻的过剩产能问题,同时也未能阻止中国外需型增长的日益困窘,中国经常项目顺差对GDP的占比不断收缩,同时大多数列入振兴规划的产业现状也更严峻。

另一次救市是2015年6月底的A股动荡,当时A股走势险象环生,并且有可能外溢到债权市场,并令国际社会对中国资本市场发生了什么产生错愕。为防范股市酿成系统性风险,主要通过证金公司推进的救市措施随之推出,大致耗资金2万亿。仅就防范系统性风险而言,救市的初衷而言,大体达成。但代价也不小,从事后反思,20多万亿流动性流入股市,加上共同推动的牛市,可能在将来也值得斟酌反思。

看起来,在经历了针对实体经济,针对虚拟经济的分别救市之后,7月末和8月初,中央开始确立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决心。此后对A股的下跌不再过多干预,对人民币汇率坚定市场化改革,这也许暗示了,在未来数年,即便中国经济增速再度有所下行,期待政府大规模干预救市,也已很不现实。

从当下看201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投资领域,房地产和工业投资相对平稳,但作为稳增长措施推出的基建投资很难再加码,基建投资增速可能从2015年的18%略微下行到12%-15%,使得投资增速处于10%-12%的大致区间;工业领域,产能去化使工业增加值和利润总额大致平稳,财务成本的下降和PPI的改善则使工业企业利润率有所改善。消费领域,缺乏明显的消费热点,使消费增速仍在11%,故而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仍有可能继续温和下行0.2个百分点。考虑到“十三五”规划和五中全会精神,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增速平台不会低于6.5%,看起来未来两年将形成中国经济下滑的中期底部。

在过去的3年,一些企业倒闭了,在未来的数年长转型之痛会更尖锐地在实体和金融层面暴露。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甚至稳增长政策本身,都并不能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很可能都只是缓解转型痛苦,延缓转型周期的麻药。

从救市看,不让市场自我出清,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就无从发挥,凤凰涅槃传递的是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信号。由是观之,未来两年,中国经济将加速赶底,但不会跌入深渊,中国转型需要咬弹精神,稳增长的麻药或将有所收敛,2016年也许是悲观情绪宣泄最为激烈的一年,这是转型之痛无法回避的必然。(编辑 祝乃娟)

微信
扫描二维码
关注
证券之星微信
APP下载
下载证券之星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jubao@stockstar.com,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如该文标记为算法生成,算法公示请见 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
网站导航 | 公司简介 | 法律声明 | 诚聘英才 | 征稿启事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举报专区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6-